一周過去了,每天一集的專題片《將改革進行到底》開始披露“史上最牛”軍改。
讀書要細讀,看專題片也要“細讀”,況且專題片專門用上下兩集來介紹軍改,名字就叫《強軍之路》。
政知見(微信ID:bqzhengzhiju)注意到,軍改從“脖子以上”到“脖子以下”前前后后的改革細節(jié),專題片披露得真不少,首次曝光的畫面也很多。
首次披露軍委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所在地
專題片透露,軍委改革領導小組位于紫禁城西北角樓不遠處,是明清風格的建筑。解說詞指出,習近平改革強軍的戰(zhàn)略構想,在這個當年他工作過的古樸小院變成一幅幅目標圖、路線圖、施工圖。
這里從2014年春天開始,每一個夜晚都燈火通明,與中南海、八一大樓的燈光交相輝映。據(jù)新華社此前報道,2014年春暖花開時節(jié),全國兩會剛剛閉幕,習主席就主持召開軍委改革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改革重要舉措分工方案和改革工作路線圖。
改革方案歷經(jīng)150多次調整、修改和完善
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經(jīng)習近平提議,黨中央決定將國防和軍隊改革納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盤子,上升為黨的意志和國家行為。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單獨作為一個部分寫進全會《決定》,這在黨的歷史上是第一次。
到了2014年3月15日,新華社電訊披露,習近平擔任中央軍委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領導小組組長。黨的總書記親自擔任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領導小組組長,這在黨的歷史上也是第一次。
在習近平的親自籌劃和指揮下,前面提到的軍委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以及專項小組、專家咨詢組陸續(xù)組建,改革研究論證共歷時一年零九個月。
多個改革專項小組和專家咨詢組,從軍內到軍外,從國內到國外,廣泛調研,集中智慧,反復論證。690余個軍地單位,800余個座談會、論證會,900多名在職和退休軍地領導、專家,2165名軍以上單位班子成員和師旅級部隊主官,3400余條部隊官兵意見,改革方案前后歷經(jīng)150多次調整、修改和完善。
專題片中,軍委改革領導小組專家咨詢組成員鐘志明介紹:改革研究論證的目的是為了求解“最大公約數(shù)”。大家在重大問題上是有共識的,但是具體怎么改?一開始意見建議很多。比如,關于軍委機關的設置,經(jīng)過了很長時間的研究論證。最后,超過90%的同志認為,這輪改革,四總部不動,是不可能成功的。
軍委改革和編制辦公室每天都會收到很多來信。他們中間,有部隊官兵,有地方領導,有專家學者,還有老紅軍、老戰(zhàn)士。
首次披露的職務信息
說到軍委改革和編制辦公室,專題片中三名副主任都有亮相,他們分別是何仁學、李漢軍和張宇。軍委改革和編制辦公室組建于2016年1月,是本輪軍改中新設立的15個職能部門之一,主要職責是履行國防和軍隊改革籌劃協(xié)調職能,指導推動重大改革實施,負責全軍組織編制管理等工作。
同時,軍委改革和編制辦公室還出現(xiàn)在了專題片的攝制單位名單中。這兩集《強軍之路》的聯(lián)合攝制單位和此前幾集也有所不同,除了中宣部和央視,多出了軍委改革和編制辦公室和軍委政治工作部。
此前披露的消息顯示,軍委改革和編制辦公室主任由中央軍委辦公廳主任秦生祥兼任。而副主任中,1963年生人的何仁學少將此前也已亮相,公開的履歷顯示,他是湖北十堰人,此前曾任軍事科學院科研指導部副部長一職。
其余兩位副主任李漢軍和張宇,此番是首次在官方媒體亮相。李漢軍少將生于1965年10月,浙江舟山市定海人,長期在海軍部隊任職,曾任海軍92403部隊司令員等職務,2014年晉升海軍少將軍銜。
上文還提到了軍委改革領導小組專家咨詢組,全稱是中央軍委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領導小組專家咨詢組。從名稱上不難看出,該咨詢組在制定軍改意見時所發(fā)揮的作用。此前的消息表明,楊志琦任咨詢組組長,蔡紅碩和劉繼賢任副組長。楊志琦畢業(yè)于軍械工程學院管理工程專業(yè),是原總參謀長助理。蔡紅碩此前曾長期于中央軍委辦公廳工作,劉繼賢是軍事科學院原副院長。
政知見(微信ID:bqzhengzhiju)注意到,7月24日,蔡紅碩在政治局第四十二次集體學習上就推進軍隊規(guī)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重塑中國特色現(xiàn)代軍事力量體系進行講解。去年7月26日,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體學習也是由蔡紅碩就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進行講解。
而這兩集專題片,又披露出咨詢組另外兩名成員:鐘志明、鄭勤。
鐘志明和鄭勤均為中將軍銜。鐘志明此前擔任沈陽軍區(qū)副司令員,鄭勤曾任原北京軍區(qū)副參謀長、原第65集團軍軍長、原廣州軍區(qū)副司令員等職務。
國防和軍隊科技創(chuàng)新頂層架構曝光
專題片披露,2017年,中國軍隊中一個嶄新的機構
新聞熱點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