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參加“航空飛鏢”2017的俄羅斯空天軍參賽隊人員以及裝備已經陸續(xù)抵達我國北部戰(zhàn)區(qū)空軍有關機場。再過一周,首次由我國空軍承辦的“航空飛鏢”2017國際軍事比賽就將拉開帷幕。
相比于陸上和海上國際軍事比賽項目,“航空飛鏢”自2013年首次舉辦以來,就以參賽裝備型號和數量最多而著稱。此次“航空飛鏢”2017國際軍事比賽更是在2016年比賽的基礎上,將參賽裝備類型分組增加至8個,分別是戰(zhàn)斗機、攻擊機、偵察機、戰(zhàn)斗轟炸機、轟炸機、運輸機、攻擊直升機和運輸直升機。
俄羅斯空天軍按照每一個軍機類型的分組,都派出了至少一個型號的機組成員及裝備參賽。按照對等原則,加上主場之利,我國空軍也同樣派出了規(guī)模龐大的參賽機組。而往年我國空軍參加在俄羅斯舉行的 “航空飛鏢”國際軍事比賽時,一般只參加一兩個機型分組的比賽。比如“航空飛鏢”2016,我國空軍就只派出了殲轟-7A戰(zhàn)機參加轟炸機分組的比賽。
因此,堪稱歷年來最精彩的“航空飛鏢”2017國際軍事比賽既是中俄兩國空軍交流、學習的最佳場合,同時也是中俄兩國空軍主力裝備性能的一次全面比拼。
戰(zhàn)斗機組
在戰(zhàn)斗機組方面,俄羅斯空天軍派出的是單座的蘇-35S和雙座的蘇-30SM兩種雙發(fā)重型多用途戰(zhàn)斗機。客觀地講,目前在全世界范圍內,蘇-35S和蘇-30SM這兩種先進的第四代改進型戰(zhàn)斗機組合的作戰(zhàn)能力可謂是最強的。其中,蘇-35S側重制空作戰(zhàn),蘇-30SM側重于對陸/對海攻擊,同時還可以做到相互支援。而且,這兩種先進戰(zhàn)機都裝備有目前俄羅斯航空工業(yè)能拿得出的最好的航電設備、大推力渦扇發(fā)動機和機載武器彈藥。要與這兩種先進戰(zhàn)機匹敵,中國空軍也要派出同等技術級別的戰(zhàn)斗機。從目前中國空軍現役主戰(zhàn)裝備來看,最好的選擇也只有殲-10B和蘇-30MKK。
殲-10B是中國航空工業(yè)在殲-10A基礎上進行大幅改進的型號,包括換裝新型無源相控陣雷達,在座艙風擋前方加裝光電瞄準一體化傳感器(集成了紅外搜索/跟蹤設備和激光測距儀),進氣道采用類似于“梟龍”和殲-20的DSI技術等。此外,殲-10B在很多細節(jié)方面做了更多的改進和完善,如垂尾翼尖采用切尖處理并且安裝有電子設備艙,鴨翼前段也有電子告警艙。而且,殲-10B機身內部結構以及選用新型復合材料的改進幅度也是很大的。
因此,從大幅改進這個角度上講,從殲-10A到殲-10B的提升幅度是不亞于俄羅斯從蘇-27到蘇-35的。需要注意的是,殲-10B并不是殲-10發(fā)展的終極型號,因為中國航空工業(yè)已在殲-10B基礎上研制了殲-10C。二者相比,殲-10B主要的作戰(zhàn)任務還是以制空為主,而殲-10C的作戰(zhàn)性能就更為全面,其換裝了最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并且針對精確對陸/對海攻擊任務的需要,進一步完善了航電設備。根據前不久中國空軍公布的新聞圖片顯示,殲-10C甚至可以在機翼內側重載掛架上掛載“鷹擊”-91超音速空地導彈,這對于一架輕型單發(fā)戰(zhàn)斗機來說是很了不起的能力了。
在雙座戰(zhàn)斗機方面,中國空軍蘇-30MKK與俄羅斯空天軍最新一代蘇-30SM相比,性能上的差距無疑是明顯的。尤其是在航電設備和動力系統(tǒng)上,蘇-30SM裝備有“雪豹”-R無源相控陣雷達和AL-31FP推力矢量渦扇發(fā)動機,實現了推力矢量控制與飛控電傳操縱系統(tǒng)的一體化設計,具備非常出色的超機動性能。再加上全面采用俄羅斯國產機載設備,相比印度空軍目前裝備的蘇-30MKI,蘇-30SM在保持先進性能的同時,技術成熟度也達到了很高的標準。而中國空軍蘇-30MKK已經服役十余年,其間并沒有經過較大規(guī)模的改進和升級,基本保持在最初的技術水平和性能狀態(tài)。如果說十幾年前國內媒體還可以嘲諷蘇-30MKI技術不成熟、質次價高,那么面對蘇-30SM卻必須承認,該機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其實,能夠與俄羅斯空天軍蘇-30SM相匹敵的國產第四代雙座戰(zhàn)機應該是新銳一代的殲-16,其裝備的國產先進有源相控陣雷達以及“太行”改進型大推力渦扇發(fā)動機,都彰顯著其作為未來中國空軍主力的潛質。但是,由于該機目前還只是處于小批量裝備階段,從空軍部隊對于該機操控以及訓練使用的熟悉度來說,還是不如蘇-30MKK。再加上中國空軍蘇-30MKK部隊一向是王牌中的王牌、多次“金飛鏢”的獲得者,其作為中方代表參賽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攻擊機組
在攻擊機組方面,俄羅斯空天軍不出意外,派出的就是蘇-25攻擊機家族的最新改進型號
新聞熱點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