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烈士紀念日,在國慶節(jié)前提示我們“國慶勿忘祭先烈”,銘記他們的偉大功勛。而近期周邊一些不和諧的同質小動作,令人氣憤又頗感好笑。
前陣,日本又出怪動作。沖繩縣石垣市市長中山義隆表示,他擬于12月向市議會提交議案,把釣魚島行政名稱改成“石垣市尖閣”。日媒分析稱,把“尖閣”這個名字與“石垣市”掛在一起,是為了加強對“尖閣諸島”的“實效支配”。而傳播角度看,更容易產生釣魚島是日本的聯(lián)想,經媒體廣泛傳播、地圖標注后,易對不明原委人員形成固定認識。
而類似動作,在民族主義與現(xiàn)實利益作祟下,在周邊還有許多存在。比如南海是全球通用的名稱,但是先是越南改稱為“東海”,后來菲律賓又在幾年前改稱為“西菲律賓!薄
越南在1975年以前,一直在地圖上標注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之后卻改稱“黃沙群島”和“長沙群島”,還被一些國際地圖標準所引用混淆視聽。前陣,一套代表越南官方史觀的《越南歷史》出版,改動之大更令人驚詫:該書將1979年中國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定義為“侵略戰(zhàn)爭”;對統(tǒng)一前南越政權的稱呼由“西貢偽政權”改為“西貢政權”,將“偽軍”改為“西貢軍隊”。
越南此舉,不是意識形態(tài)斗爭,也不是為了點亮新一代年輕人,而是試圖通過承認南越政權的合法化,來獲得對黃沙和長沙兩個群島的所有權,因為南越當時宣布擁有此兩群島的所有權,越南此舉以獲得法理上的延續(xù)性。而此舉,帶來的認識危機則是一連串,包括如何認識之前南越偽政權的宣傳,如何解釋南北統(tǒng)一的合法性,會讓年輕人難以適從。
雖說這些歪招令人氣憤,但也透出撼泰山不動的無奈。這些漢文化滋養(yǎng)過的國家,他們改得了名稱,又去不了漢字,而且還都是“二把刀”學生,日本的行為叫“掩耳盜鈴”,越南的行徑叫“飲鴆止渴”,一種多么糾結的存在。姑且當做一種提醒,讓我們有機會在前輩的功績上,再寫上一筆吧。(作者署名:海軍兔)
新聞熱點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