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臺灣軍方的全募兵制炒的沸沸揚揚,有報道稱臺軍兵力已跌破“維持戰(zhàn)力”底線,臺軍明年恐怕要唱“空城計”。隨著外界對臺兵役轉型的關注,臺軍真實的窘?jīng)r也逐漸顯現(xiàn)出來。
臺全募兵制即將上路 軍力卻不足“維持戰(zhàn)力”
日前報道,臺軍明年元旦起不再征召一年制義務兵役,明年底軍隊常備部隊將完成全面志愿化。
但據(jù)資料顯示,明年臺軍即使包含1萬多人的“末代義務役”,總人數(shù)也只有17.3萬人,首度跌破臺“國防部”先前公開宣稱維持有效戰(zhàn)力至少要有17.5萬的人數(shù)底限。
報道指,因為“維持員額”人員雖不占缺,但還是要領薪水;依據(jù)比例推算,預算書上的17.3萬人,還要再扣掉約1萬人的維持員額。
此外,預算書所列人數(shù)因是提前預估明年可獲得人數(shù),為避免編得太少,最后必須動支預備金,通常會比“預估實際人數(shù)”略高,因此軍隊實際的人力缺口數(shù)字,可能比書面數(shù)字更嚴重。
臺當局為何推行募兵制 臺前官員稱征兵制“已被政客玩變形”
臺灣從1949年底全面實施征兵制開始,役期長期保持在2到3年。征兵制甚至淪落成政客收買選民的一種手段。
據(jù)海峽導報報道,從李登輝執(zhí)政開始,臺軍推動軍事組織及兵力調整,1997年啟動了“精實案”,役期縮短為1年10個月。自此以后,隨著三次政黨輪替過程中所衍生的政權爭奪戰(zhàn),每一位執(zhí)政者和候選人競相以縮短役期來收買選民。
陳水扁執(zhí)政時期,又在2002年推動了“精進案”,役期從1年10個月逐步縮短到1年,這已經(jīng)是軍方認為“役男受訓和服務比例所能容許的最大底線”。
2008年馬英九上臺后,推動“全募兵制”政見,同時在2011年又進行了“精銳案”,在裁減編制的同時將義務役役期壓至4個月。
經(jīng)過這三波“精”字打頭的裁員精兵計劃,到2014年臺軍兵力已從45萬大幅減少到21.5萬。
“民進黨缺乏最基本的軍事常識,陳水扁不擇手段討好老百姓,把服役期降到1年,還規(guī)定每年休假114天,兵的質量已經(jīng)完蛋了!”臺防務部門前負責人高華柱曾炮轟征兵制已被政客玩到扭曲變形,并認為這也是臺軍改推募兵制的最直接原因。
臺軍為招兵“饑不擇食” 官兵質量堪憂被指“很少能拿槍”
臺軍面臨的問題不僅是“招兵難”,還有“招好兵更難”。
據(jù)報道,2013年到2016年間,志愿役軍官平均達標率只有78.5%,志愿役士官達標率僅為70.1%,甚至有些作戰(zhàn)部隊的軍士官編現(xiàn)比竟然不到五成。
臺軍方日前在立法機構透露,目前缺員最嚴重的是基層軍官,陸軍蘭陽指揮部戰(zhàn)車營共有12個戰(zhàn)車排,最近發(fā)生過一個少尉排長都沒有的窘境。
臺陸軍退役中將、前軍系民代帥化民曾在采訪中稱,臺陸軍官校去年計劃招330人,實際報到人數(shù)只有170人,入伍訓結訓時剩下70人,而且持續(xù)有人再退,軍方只好苦苦勸留。至于開放一般大學畢業(yè)青年報考的“專業(yè)軍官班”,今年甚至取消語文、英文筆試,被外界譏諷“饑不擇食”,完全不顧招募軍官的素質。
今年上半年,臺軍方除了讓各部隊每月定期做戰(zhàn)備周訓練,都沒安排任何重要演訓,甚至連營區(qū)開放都排在7月以后舉行。據(jù)軍方透露,背后原因就是在等待補充軍士官缺額,因為目前最缺的都是排長、連長、領導士官,導致許多部隊在運作與管教上都已出現(xiàn)嚴重問題。
另外,臺灣知名作家洛杉基犀利指出臺軍質量堪憂,軍中大半人是在干“雜役”,以挽救臺灣慘淡的就業(yè)形勢。他稱,臺軍只有小部分能跑能拿槍的,分配軍事任務,其他一大半,要負責煎水餃、清下水道、當小弟買便當?shù),如果不這樣做,臺灣年輕人的失業(yè)率,起碼兩位數(shù)字起跳。
這樣看來,臺軍曝頻頻曝出丑聞也是有因可尋。用“綠委”曾諷刺的話來講就是,臺軍一直是“狂新聞”的主力,上榜次數(shù)已經(jīng)超過張惠妹和江蕙之于金曲獎了,這已不是鬧劇,根本就是悲劇。
臺灣年輕人為何不當兵?職業(yè)軍人的時薪比不上超市收銀員
2016年,臺灣防務部門負責人馮世寬曾高調宣布,2018年開始不再征兵,并稱“這個決定不會改變”。為“募兵”,蔡英文曾這么賣力宣傳!叭绻阌杏H朋好友,對于就業(yè)的方向感到迷惘,請把傳單帶回去,交到他們手上,讓他們知道,從軍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薄安筷牪恢粫疹櫮愕纳,也會提供很多學習的機會,幫助你探索自己的理想,協(xié)助你開拓更寬廣的生涯。” 2016年,11月底,蔡英文來到臺中清泉崗空軍基地,講了這些。
但目前看來,“2018年起不再征兵”被外界質疑為空談,臺灣年輕人為何不愿意當兵?
臺灣戰(zhàn)略學會理事長、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zhàn)略研究所教授王昆義認為,這幾年臺當局為從征兵制過渡到全面募兵制,也是煞費苦心。不管是政策照顧,還是福利加碼,甚至不遺余力宣導,但依舊收效甚微。每年的募兵指標都未能如期完成,缺口很大。究其原因,說到底還在于“錢”。
王昆義說,我們來算一筆賬,所謂“社會新鮮人”在臺灣工作,很多行業(yè)里,這么多年來月薪還維持在“22K”(2.2萬元,新臺幣,下同),而如果到軍隊當兵,最低起薪3萬元,還供吃住,并有一系列婚喪和教育補助。兩相權衡,似乎當兵更劃算。但很多人發(fā)現(xiàn),在臺灣當兵的“性價比”不高,一名職業(yè)軍人的時薪還比不上超市收銀員。一位臺軍陸軍將領受訪時表示,軍中募兵,士兵一天扣掉8小時睡覺,其他時間都在軍營,換算成時薪只有69元,與連鎖快餐店或超商時薪109元相較,根本不能比。
此外,對于新生代的臺灣年輕人來說,他們甚至認為當兵是在“浪費時間”。王昆義說“這幾年,臺灣不斷推動用職業(yè)軍人取代募兵制,但招到最好的兵了嗎?并沒有。除了‘好男不當兵’思想作祟之外,職業(yè)軍人福利并不好,所以效果一般!保ňC編/海外網(wǎng)龐晟)
|
新聞熱點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