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是我市重要的經濟作物和主要出口農產品,常年種植面積基本穩(wěn)定在17萬畝左右,在我市農民增收和農業(yè)增效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大蒜產業(yè)已成為我市的主導產業(yè)和特色產業(yè)。
但近年來,大蒜凍害、異常生理現(xiàn)象等災害時有發(fā)生,造成大蒜減產甚至絕產,蒜農損失慘重。為有效預防、及時響應和處置大蒜災害,保證大蒜災害應急工作高效、有序進行,最大限度地減輕或避免災害損失,特進行主要災害原因分析,并制定應對措施。
一、凍害
(一)凍害原因
1、極端低溫天氣
大蒜是抗寒性相對較強的作物,能耐受短期
2、品種
大蒜不同品種對低溫忍受能力不同,白皮蒜耐寒力較強,如萊蕪白皮。也有些品種較不耐寒,如魯蒜二號。有些品種常年種植,退化較嚴重,抗寒性也會越來越差,極易造成冬季凍害。
3、偏施化肥,土壤中有機質含量低
因大蒜根系淺,須根少,根的吸收能力較弱,對土壤要求較高,適宜栽培的土壤必須富含有機質,透氣性好。如果長期偏施化肥,造成土壤板結,也容易造成大蒜根系發(fā)育不良,抗寒性能差。
4、播期偏早
大蒜同一品種不同生育時期對低溫的反應有一定差別,幼株以4-5片葉時耐寒性最強,這是秋播大蒜最適宜的越冬苗齡,過大過小易遭受凍害。我市大蒜常年播種時間一般集中在9月下旬,但隨著地膜栽培面積的普及,以及冬前積溫的不斷升高,此期播種的大蒜往往冬前長勢旺,使植株冬前長至7-8片葉以上,有的能達到9片葉,因此抗凍能力減弱,很容易造成大面積凍害。而且,隨著種植面積的增加,一些蒜農為節(jié)約勞動力成本,早下手,導致播期也在不斷提前。
5、播種較淺
大蒜適宜淺播,否則出苗遲,幼苗弱,抽薹晚。壟作適宜深度3
(二)應對措施
1、更新更換蒜種
近幾年,我市大蒜凍害、異常生長現(xiàn)象嚴重,給蒜農帶來了很大損失,原因之一就是我市大蒜品種單一,種植時間長,大蒜品種特性發(fā)生了退化,造成抗逆性差,豐產性能和抗病能力降低。為了減少損失,提高大蒜的抗病性和豐產性,可根據(jù)具體情況引進良種進行更新更換,以充分發(fā)揮良種的增產潛力,進一步提高我市大蒜的產量和品質。根據(jù)近幾年品種比較試驗,金鄉(xiāng)一號、萊蒜系列品種產量表現(xiàn)和抗逆性都較好,建議蒜農積極選用。
2、精細整地,掌握播種深度
在前茬作物收獲后要及時進行耕翻土地。一般深耕20cm以上,深耕后不立即耙平,讓土壤在陽光下暴曬,這叫曬壟,以促進土壤風化。幾天后再來耙細耬平,使土壤達到上松下實,無明暗坷垃。近幾年來,蒜農習慣旋耕,耕層只有十幾公分,不能打破犁底層,建議至少每兩年深耕一次,以利根系下扎,提高大蒜抗逆性能。播種深度掌握在2-3cm,過深不利于出苗,過淺抗凍性能減弱。
3、配方施足基肥
地膜大蒜不便于追肥,應以基肥為主,配合沖施追肥。施肥上要以農家肥為主,化肥為輔,少量多次,氮、磷、鉀配合,注意增施微生物菌肥。耕翻土地前施入腐熟雞糞2-3方/畝,或優(yōu)質腐熟廄肥4-5方/畝。整平耙細(土塊直徑應小于3cm)后做畦。把畦面整平后再施入速效化肥,施用量因地力而定,肥力中等土壤可按包膜尿素20kg/畝,磷酸二銨25kg/畝、硫酸鉀30kg/畝或控釋復合肥100kg/畝、另施復合微肥5-8kg/畝。整畦后播種前,噴施一次“免深耕”土壤調理劑,一是可以改變土壤的團粒結構,改善大蒜生長的土壤環(huán)境,提高品質和商品性;二是可以提高大蒜的抗逆性能,減少大蒜凍害、病害造成死苗。
4、適期播種
根據(jù)多年研究結果和生產實踐證實,我市種植蒼山蒜、蘇聯(lián)蒜、萊蕪白皮蒜分別于10月1日-10月5日、10月5日-10月10日、10月10日-10月15日為適宜播種期,越冬前幼苗達5葉1心至6葉,保證壯苗越冬。
5、噴施氨基酸葉面肥
越冬前噴施一遍氨基酸類葉面肥,可大大提高大蒜的抗凍能力和越冬性。
6.推廣“雙膜覆蓋”
大蒜“雙膜覆蓋”模式,可以有效的抵御大蒜越冬期凍害。主要技術要點:
①種時第一次覆膜。同常規(guī)地膜覆蓋栽培。
②越冬前第二次覆膜。一般于十一月底十二月初,根據(jù)氣象部門預報,當平均氣溫降至零度以下,大蒜地上部已經休眠停止生長時,進行第二次覆膜。覆膜時要注意,膜兩邊壓好土,且不要過緊,給蒜苗一個適宜的空間。
③返青期,一般在翌年3月上旬,把第二層膜揭掉。
二、異常生理現(xiàn)象
(一)大蒜二次生長
大蒜的二次生長是一種生理異常現(xiàn)象。是指大蒜初級植株上內層或外層葉葉腋中分化的鱗芽或氣生鱗芽因延遲進入休眠而繼續(xù)分化和生長葉片,形成次生植株,甚至產生次級蒜薹或次生鱗莖的現(xiàn)象。近年來有逐年加重趨勢。
1、大蒜二次生長形成原因
(1)種蒜的選用不當
由于遺傳性是使大蒜產生二次生長的主要因素,若選用不適宜本地區(qū)種植的品種,將會大大促進大蒜二次生長現(xiàn)象的產生。
(2)蒜種儲藏場所的環(huán)境條件不當
若蒜種播前30天在14-16℃或0-5℃,空氣相對濕度75-100%的環(huán)境中貯藏,低溫加上高濕將會使大蒜外層型和內層形二次生長株率提高。
(3)播期不當
蒜瓣是由鱗莖盤上葉腋的側芽發(fā)育形成的,同時受溫度、光照、養(yǎng)分等多方面的影響,因此盲目提前播期,也是使大蒜產生二次生長的一個主要原因。
(4)蒜瓣大小的選擇不當
有人認為作為蒜種的蒜瓣越大越好,更易于生長,其實,作為種蒜的蒜瓣大小必須在一定的范圍內,太小易于形成獨瓣蒜,太大則會出現(xiàn)較多的二次生長。
(5)栽培管理措施不當
大蒜的適應性較強,但在生長過程中對環(huán)境條件、養(yǎng)分、水分都十分敏感,管理過程中的大肥大水、偏施氮肥,缺磷、鉀或磷、鉀過量,越冬后澆水和追氮肥時間等都會造成大蒜產生二次生長。
2、應對措施
(1)選用適宜品種
栽種大蒜首先應該選用適宜本地區(qū)種植的大蒜品種。二水早(早熟種)為不易發(fā)生二次生長品種,晚熟品種(蒼山蒜)為易發(fā)二次生長品種,中熟品種(蘇聯(lián)蒜)為中度易發(fā)二次生長品種。
(2)改善貯藏條件,并適當進行蒜種處理
在播種前30天,將蒜種貯藏在溫度20℃以上,空氣相對濕度75%的環(huán)境中,可以十分有效地控制二次生長的產生。播種前將種蒜在陽光下晾曬2-3天,使得蒜瓣間疏松,掰蒜瓣容易。播時剝掉蒜皮,除去殘留莖盤,這樣既可減少大蒜二次生長的產生,又可以使其萌芽早、出苗整齊。
(3)嚴格播種期
適宜大蒜鱗莖膨大的溫度為20-25℃,高于26℃大蒜進入休眠,日照時數(shù)低于13小時新葉雖可繼續(xù)分化,但不能形成鱗莖盤上的側芽,所以大蒜栽種時必須因地、因種嚴格播期,不能盲目提早播種。為防止二次生長發(fā)生,晚熟品種宜于10月5號前后播種,中早熟品種宜于10月10號左右開始播種。
(4)選擇大小適宜的種蒜瓣
不使用過大的種蒜瓣。種蒜瓣大小以5.0-6.10g為適宜,可有效控制二次生長的發(fā)生。
(5)加強栽培管理
在大蒜的整個生長期中,需要加強肥水供應,但不適宜大肥大水。注意適量施用N、P、K,施N量控制在20kg/畝以下,P2O5、K2O適宜用量分別為5-35kg/畝、10-30kg/畝。并適當控制越冬后澆水和追N時間,早熟品種(二水早)于3月6日-3月16日、中晚熟品種4月5日-4月15日澆水和追N可顯著控制二次生長。
(二)洋蔥型大蒜
洋蔥型大蒜為鱗莖的異常生理變態(tài)所形成的類似洋蔥鱗莖結構的大蒜。該類型大蒜鱗莖由具葉身的葉鞘基部異常加厚,以及全部或部分鱗芽的外層鱗皮加厚所構成,無肉質鱗片或肉質鱗片極不發(fā)達(如黃豆大小或無),可形成蒜薹或無薹分化。無任何商品價值及食用
1、洋蔥型大蒜形成原因
(1)氮肥結構性過剩,是洋蔥型大蒜形成的直接原因
實驗表明,每667m2純氮用量超過34-45kg且N、P、K比例超過(3.25-4.25):1:1時,洋蔥型大蒜發(fā)生程度直線快速增長,氮肥結構性過剩是導致洋蔥型大蒜產生的根本原因。氮肥用量越高,P、K肥相對缺乏越多,洋蔥型大蒜發(fā)生率越高。
(2)微量元素的缺乏,抑制了氮素營養(yǎng)的轉運,導致洋蔥型大蒜形成
在大量施用氮肥時,大蒜植株體內的鎂和鐵的濃度較高,而大蒜對銅、鈣及硼的吸收受到抑制,從而產生洋蔥型大蒜。缺鈣、硼致使蒜株的光合產物不能向貯藏器官即鱗莖運輸,從而形成洋蔥型大蒜。
2、應對措施
(1)氮磷鉀配方使用
大蒜對氮磷鉀的吸收比例大致為4.2:1.0:3.8,施肥時應根據(jù)此比例配肥。還可根據(jù)土壤養(yǎng)分化驗結果,結合大蒜對氮磷鉀的吸收比例及利用率,計算氮磷鉀的需用量。
(2)重視有機肥及微量元素的使用
有機肥是全價肥,養(yǎng)分全且易吸收,對土壤溶液的緩沖性好,不但能培肥地力,而且能減少大蒜缺素癥,減少洋蔥型大蒜的形成。但現(xiàn)在蒜農普遍對有機肥的使用認識不足,偏施化肥導致地力下降,大蒜品質降低。目前,傳統(tǒng)農家肥已很少,可用市面上銷售的生物有機復合肥代替。如能配合使用稀土微肥,則效果更佳。
新聞熱點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