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時節(jié),寒意正濃,一場大雪過后,深山里的小村莊顯得格外寂靜。1月31日,記者隨萊城區(qū)苗山鎮(zhèn)政府工作人員來到陡峪村,踩著未化的積雪,走過田野阡陌,來到貧困戶李光錫的家,推開柴門,幾只老母雞在院子里啄米,走進屋內(nèi),各種家具擦得锃亮,爐子上燉著白菜和肉,老兩口從廚房里端出一碗炒花生,沏上一壺熱茶。眾人團坐在八仙桌前,李光錫打開了話匣子:“不多說別的,人家給咱種丹參,賣了錢還算咱的,政府和合作社是真心實意為咱老百姓謀福利。”
李光錫今年78歲,跟老伴守著自家的二畝地種花生和紅薯,忙活一年只能勉強滿足溫飽。五年前,他和老伴因高血壓喪失了勞動能力,把地交給兒子打理,老兩口因此放下了揮舞了五十多年的鋤頭。李光錫掐指算了算全家的收支情況:“養(yǎng)老金每月200元,老戰(zhàn)士每季度補貼525元,花生能賣400多元,老伴高血壓,吃藥看病一年要2000多元,能吃上飯就不錯了。”每當逢年過節(jié),鄰居家殺雞宰羊,喝酒吃肉,他們家卻冷鍋冷灶,在李光錫看來,能吃上一頓肉,都是件幸福的事。
改變從2017年開始,3月的一天,苗山鎮(zhèn)岳圣藥材種植專業(yè)合作社來到了李光錫的家,商定幫扶脫貧一事。合作社看中了他們家位于嶺上的沙土地,認為這里適合種植白花丹參,但老兩口卻堅決反對,他們擔心自己沒體力,沒能力,種了也賣不出去。
“幼苗我們合作社提供,耕地、種地、管理、收割你們都不用管,丹參賣了錢八成算你們的,兩成歸企業(yè),每畝地我們還補助300元,您老兩口就等著坐在炕頭上收錢吧。”合作社社長李奉勝的一番話讓他們動了心。
李奉勝創(chuàng)立的岳圣藥材種植合作社是目前萊蕪市最大的丹參種植合作社,目前有3000多名社員,種植面積兩萬多畝,年產(chǎn)藥材6000多噸,當?shù)厝藢Υ硕炷茉敗?/p>
“有這等好事,天上掉餡餅啊。”老兩口半信半疑,決定先拿出一畝地試試。
4月,進入丹參種植期,合作社農(nóng)技員開著拖拉機來了,播種機使勁地在地里哼哼。開溝、施肥、點播,不到兩個小時,一畝地就種好了。“真不賴,要是雇個人種,不光得花500塊錢,還得五六天呢。”李光錫盯著播種機看了半天,左摸右摸,看花了眼。
3個月后,破土而出的幼苗長到了腿窩,一大片的白丹參花,像是下了一場大雪, 李光錫一天到頭地轉幾遍,心里怎么也高興不起來。“丹參對養(yǎng)分吸收過于霸道,不能重茬,連續(xù)種植會使土壤肥效急劇降低,病蟲害發(fā)生頻繁。”李光錫心里直犯嘀咕,種過丹參的老農(nóng)也叮囑過他,前一茬長得越好,后一茬長得越孬。
為此,李光錫找到了合作社,農(nóng)技員李光常幫他出了個注意:“兩畝地,一畝種丹參,一畝種黃芩或者其他中藥材,倒騰著來。”李光錫茅塞頓開,心滿意足地回家了。
10月底,終于盼到了收獲期,地里又忙碌了起來,收刨機在前面撒歡地跑,丹參被連根拔起,幾位藥農(nóng)在后面拾,只用了兩小時就裝滿了兩輛三輪車,李光錫一旁笑得合不攏嘴。運回家曬至半干,足足有600多斤,合作社工作人員上門驗貨,按高于市場價1元每斤進行收購,李光錫當場就收到了31張百元大鈔,“好家伙,這么多,比種花生翻了將近6倍。”他發(fā)了財了。前幾天,他割了20斤肉,灌了香腸,打了酒,殺了柴雞,準備熱熱鬧鬧地過個年。
據(jù)了解,苗山鎮(zhèn)岳圣藥材種植合作社去年與100名貧困戶簽訂了個幫扶協(xié)議,由合作社提供幼苗和技術,成熟后按高于市場價0.5元到1元收購。對其中無勞動能力的12戶村民,采用“耕種管收”全包的代種的方式,把土地交給合作社管理,一年內(nèi),100戶貧困戶平均每戶增收3000元,成功實現(xiàn)了脫貧。
新聞熱點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