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秋老虎”繼續(xù)發(fā)威。在雪野旅游區(qū)大王莊鎮(zhèn)小下河村,剛剛做完河堤護坡不久的村支部書記李登玉和村干部又在汗流浹背地建涼亭,投資十幾萬元的5個涼亭即將完工,再過幾天,農(nóng)家樂就紅紅火火地開起來。
看他們的干勁,誰也想不到幾年前他們一籌莫展、無所事事的樣子。
“干一回,咱得讓村里變變樣”
鎮(zhèn)黨委書記張健強給記者描述6年前小下河村的情景:大街上滿是羊糞、豬糞不說,坑洼有二三十厘米深,大街上亂堆亂放,6米寬的街剩不到2米。村辦公室漏得無法辦公,村民干脆在里面養(yǎng)了羊。村里不知道干啥,老百姓不聽村里的。集體沒收入,還欠了3萬多元的外債……
“干一回,咱得讓村里變變樣!睆埥妼畹怯裾f。一方面給他鼓勁,一方面鎮(zhèn)上根據(jù)情況,給村里安排了一事一議、美麗鄉(xiāng)村建設(shè)等項目。同時,鎮(zhèn)黨委加強村干部的考核管理,年底各村支部書記都要述職,看看一年干了啥,并按工作實績大小給各村排座次。這些都讓李登玉坐不住了:“再不打起精神干不行了!
包村干部也發(fā)揮了激勵和示范作用。2011年,市總工會干部周光青來村里擔任“第一書記”,這使李登玉有了示范。周光青和李登玉一塊策劃項目,一塊干,他們快速進入狀態(tài):首先修通了兩條水泥路,接著修了三道攔河壩,整修了自來水管道,把垃圾場建成了文化健身廣場……這一切干得井井有條,李登玉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他逐漸找到了工作竅門,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勁頭大起來。村民看到村里干實事,也開始擁護村干部。
先干起來再說
原來不想干,一是不會干,二是沒錢干。黨委的鼓勵和上級的幫扶讓他們明白,等靠要什么也干不成,先干起來才有可能得到政策扶持,才能得到群眾的擁護。
2013年,壘了2000米的花池,成立了響水灣蓮藕種植合作社,蓋了6間辦公室,流轉(zhuǎn)了20畝地,當年建了20畝藕池,栽了2000多棵綠化樹,建了600米的文化墻;2014年,在東嶺打了一眼60米的深井,村民喝上了免費自來水,整修小街小巷3000米;2015年,實施第三次小街硬化,家家戶戶門前修通了水泥路;2016年,治理東溝,又建了9個攔河壩,今年這條溝種了蓮藕,垃圾溝變成了生態(tài)溝;2017年,一開春他們又下了手,流轉(zhuǎn)了21畝土地,新建了26畝藕池。
眼看汛期來了,如果河道不護坡,一下雨就會沖毀河堤。村民代表會、“兩委”會一開,一呼百應(yīng)。6月21日工程開始,8名黨員和村干部全都靠上。
新聞熱點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