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為什么我們要對孩子“污”起來
在朋友中各種“開車”,
在父母面前還常常不敢談性;
成為公認的“老司機”,
轉(zhuǎn)載性知識的科普還要屏蔽爸媽。
你是這樣嗎?
即使身為一個性作家,我卻仍然不敢和家人討論性。就算在網(wǎng)上公開性生活對我來說小菜一碟,每每父母在網(wǎng)上搜索我,我卻如臨大敵。我知道這挺奇怪的,因為我并沒有做錯任何事,也不需要隱藏什么。
我的父母并不反對婚前性行為,也對我有性生活心照不宣。但是我仍舊不敢告訴Ta們我在寫與性相關的文章,那個敢于談論自wei、AV、高潮的我在Ta們面前不復存在。
“家人并不想了解彼此的性生活”很多人這樣說。從理性層面講,我知道性根本就不是什么少兒不宜、難以啟齒的話題,但理性的認知并不能讓我在情感上和行動上敢于和家人談性。
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但其實,緘口不談是會釀造惡果的。
強化“性羞恥”和“性有害”的錯誤觀點
“換個話題。”
“別說了。”
“精蟲上腦了吧你。”
“就你知道的多。”
所有人都常說這些話,就算Ta們已經(jīng)隱晦地表示“我們昨晚沒怎么睡覺。”或是“你爸還是寶刀未老。”我們?nèi)耘f假裝家人沒有性生活、沒有性欲。有的話,這也是禁忌話題。
“Ta高中就和別人睡了,真不自愛。”……我們被灌輸了太多“戀愛有道,做愛可恥”的觀點,這才是性話題讓人不適的原因。
如果你往家人的微信群轉(zhuǎn)發(fā)一條性知識的科普,回復往往是“別發(fā)這些不三不四的東西。”,“我怎么生了你這樣的女兒?”——這都是性污名化的幫兇,從此,談性可恥觀點“代代相傳”。
要知道,現(xiàn)在仍舊有被紅色的經(jīng)血嚇壞了的女孩兒——因為廣告中的液體是藍色;也有因為“不孕不育”去醫(yī)院,卻發(fā)現(xiàn)根本就還沒有性生活的夫妻——因為沒有人教過Ta們生孩子需要zuo愛。
告訴孩子,性話題很正常,這才能讓Ta們知道性本身很正常。
當每一個人——尤其是女性,能夠把性沖動視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時,就能一定程度上消除性的污名化。長此以往,無論是“chu女情結”還是“老chu女有罪”都將蕩然無存。
在媒體和學校不作為的情況下,我們只能通過家庭給孩子灌輸更為正確的性教育。
強化“性有害論”
在多數(shù)國家,影視作品中的性和暴力采用同樣的審查方式,甚至對性比對暴力更加嚴格。人們在孩子面前慎言慎行,好像性可以摧毀Ta們的童真。
但是很多孩子在十歲前就開始zi慰了,十幾歲的年輕媽媽也偶爾出現(xiàn)在大家的視野中。
不談論性,讓孩子從各種非正常渠道獲取“性知識”,對孩子的成長毫無益處。
把暴力和性混為一談,會讓很多人在心中將二者畫上等號。我們羞于討論,讓孩子以為性是可恥、有害的。
大多數(shù)人的“性教育”更多來源于AV,但以男性為主體的AV中88%的內(nèi)容不是關于肢體暴力,就是教育女孩兒要保持“純潔”。“我操”不僅僅是一句粗口,更不斷加強性生活是對女性的入侵與剝奪的觀念。
父母不教孩子使用避孕套,卻道德譴責少女媽媽。
父母不了解子女的性生活,卻想著抱孫子。
父母假裝Ta們從來不做愛,卻期待孩子家庭生活美滿。
物化自己的女兒
談性的女性=蕩婦,這是很多人潛意識里的等式。
影視作品里,父親一想到自己的女兒也有性欲就如臨大敵。電視劇《歡樂滿屋》里,丹尼泰納就監(jiān)視女兒的約會,以確保她不會做出越界的舉動。
這潛移默化的讓大家以為性是對女性的侵犯,女性在性生活中永遠處于被動地位。乖乖女更會對戀愛不抱希望,因為這會引起父母的不悅。
同時,對性的遮遮掩掩也會讓女孩兒認為性不會是美妙的,就是“沒有快感的”、“會疼的”,因為她們對性的預期就是如此。長此以往,也不利于女孩兒發(fā)現(xiàn)性暴力的信號,從而及時止損。
在這些行為里,我們實實在在地看到了父親的“占有欲”,這不是簡單的“好不容易養(yǎng)的白菜被豬拱了”,而是徹徹底底對女兒的“物化”,將女兒完全放在一個“傻白甜”的被保護的地位。
讓孩子們對性一無所知
即使在美國,大部分的孩子在學校也沒有得到足夠的性教育,在中國此類教育幾乎為零。因此如果連我們都拒絕和孩子們談論性,Ta們就只能看小黃片了。
我們不教孩子避孕,就只能等著她們懷孕。
我們不教孩子xing愛,就只能讓Ta們看毛片。
我們不教孩子正確看待zi慰,就只能讓Ta們在“戒色吧”尋求幫助。
對性的一無所知只會帶來比談性更糟糕的結果。
使我們陷入偽裝
直到現(xiàn)在,我也無法在我父母面前對我的工作引以為豪,只因為它與性相關。
我告訴親人我在寫“女性話題”,卻只能對自己最激動的部分一筆帶過。
我紋了一只八爪魚——這象征強有力的陰道和有此特征的女性——但我在家中只敢穿長袖。
這些本不應成為秘密的秘密,成為了阻礙我和家人親密的壁壘——我們只能躲著家人談性說愛。
怎樣做
從無知到污名化再到對性避而不談。這似乎成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死循環(huán)。
如何去改變呢?
我可能沒資格回答這個問題。畢竟,和父母看電視時只要遇到親熱戲,我還是會趕緊換臺。
但我還是想說,只要不遭受強烈反對,就盡一切努力去和家人展開健康的性討論吧。
尷尬是很正常的,但首先自己需要相信,無論如何談論性都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被惡意地調(diào)侃,對每個人尤其是女性和性少數(shù)者非常普遍,但要知道你并非一個人在戰(zhàn)斗。
如果沒辦法一蹴而就,我們可以采取“迂回戰(zhàn)術”,從表親入手,然后你的“不要臉”可以在家庭中“揚名”,從而影響更多人。
“性是私人的,不登大雅之堂的”正是這種觀點讓大家難以啟齒,我們要做的,就是消除這種成見。
(編輯/談性說愛編輯部,作者/Suzannah Weiss。未經(jīng)允許,不得轉(zhuǎn)載。)
新聞熱點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