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很多家長會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yǎng)他們的金錢觀念。比如用給零花錢的方式鼓勵孩子做家務,孩子夏天割草冬天掃雪都會得到報酬,上了高中很多人熱衷于打工掙零花錢。
然而,作為第一代移民,流淌在我血液里的傳統和文化讓我沒有去照搬美國家長的做法。女兒小的時候,我沒有給她零花錢的習慣,更不會拿錢作為她學習好的獎勵或是做家務的報酬。我給到她手里的錢都是我認為“必需”的,或是有明確用途的,比如外出比賽的午餐費,和朋友看電影的電影票錢。
從媽媽手里拿錢,變成自己主動掙錢,這位移民媽媽教導了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念。國際學校的家長們是怎樣給孩子零用錢的呢?您在孩子的教育上又花了多少錢?今天我們就來聽您說:跟國際學校有關的那些花費!
不過我懂得“與時俱進”,“貨幣政策”逐漸寬松。到了初中,每年春節(jié)時我們會給她些壓歲錢,只是她花的時候必須告訴我,就是說要經過“審批”的。上高中后,除了壓歲錢,她過生日時,我也把買禮物變成發(fā)放現金了,讓她自己挑選稱心如意的東西。
女兒漸漸長大了,自然而然地面臨“掙錢”和“花錢”的問題了。這兩年,女兒在追求各種自由的同時,也開始向往“財務自由”了。在餐館和超市里, 她常常會悄悄告訴我:“媽,這個女孩是我們年級的。”“媽,那個男孩是senior(畢業(yè)班學生)。”同學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課外打工掙錢了,先富裕起來的總是會讓人羨慕的。不過女兒明白自己生活中的優(yōu)先次序,有太多的事要做,做科研,做義工,參加各種課外活動,賺錢的事只能往后排。
要說起來女兒也是“掙”過錢的人,這幾年,她參加各種比賽,得的獎金從幾十塊,幾百塊,到一千塊不等。有兩個夏天,她在為美國學生辦的中文夏令營里做mentor(輔導員),一共掙了近兩千塊。不過這些錢來的時候都是支票,自然毫無爭議地被我“充公”了。
十一年級的夏天,一個掙現金的機會終于讓女兒碰上了。“工作”是給兩個從香港來美國度暑假的高中女孩輔導英語,每小時20塊(比我們州最低工資高了一倍不止),一周四個小時。開始的時候我就明確對女兒說:“這次掙的錢都歸你自己。”女兒聽了特別興奮,看來“自留地”,“包產到戶”真是能調動人的積極性!
我這個當媽媽的對女兒打工掙錢不僅給與“政策”上的扶持,還對她進行了“上崗”前的職業(yè)培訓。我告訴她,事先要認真?zhèn)湔n,準備充分。教的時候要多鼓勵,態(tài)度要好,要有耐心,不能發(fā)脾氣。我還告訴她,每次不能遲到,不能早結束,要多加點時間。
第一次上完課,女兒就馬上向我“求救”:“媽媽,兩個小時好長。∫獪蕚浜芏鄡热莅。另外,那個小的女孩不愛說話,總是不吭聲。我不知道怎么讓她開口。”我一聽樂了,掙錢不是容易的事吧?
我對她說,教外語的時候一定記住要repeat(重復)。 如果你一次安排四個小故事,你不能一個接一個地講下去。你要在講完第二個的時候再回到第一個,用問問題的方法看她們是不是還記得第一個故事。就這樣在每個故事間不斷穿插復習學過的,而且要多次。只有這樣,學的人才會做到不僅明白,而且牢記、會用。這樣你就不會覺得時間太多了。另外對于那個不喜歡說話的女孩,你不能逼她太緊,不能讓她心里害怕上你的課,要想辦法找她們喜歡的話題,慢慢的,她就會張開嘴了。
對我的意見,女兒是心服口服,虛心接受。以后的課越上越順,每次我去接她,都看到她和那兩個女孩有說有笑,那家的大人不住地夸她:“你女兒做事真是認真!”
幾個星期下來,女兒一共掙了將近300塊錢,這筆握在手里的“巨款”讓她著實興奮。開學前的周末,女兒就琢磨著花錢了。女兒的好朋友,一個韓國女孩,要回去韓國半年。走之前,女兒特地約她出去玩。于是,周六的上午,我把她們送到了一個漂亮的露天shoppingmall。去之前,我習慣地問她:“需要多少錢?”這回女兒底氣十足地說:“媽,我自己有錢 。”
到了下午4點,我把兩個玩得盡興的女孩接回來。回到家,女兒一邊跟我說著這一天的開心事兒,一邊迫不及待地展示著自己的收獲。女兒給自己買了一件襯衫,一件馬甲。她還給妹妹買了個有動畫圖案的wristband(腕帶),哄得妹妹跟在她后面團團轉。
最后女兒很神秘地拿出一個漂亮的小紙袋,說:“這是我給爸爸媽媽和妹妹買的巧克力,是從很有名的店里買的。”打開一看,紙包紙裹的,里面三塊巧克力,不僅樣子精制,個頭兒也精制,每個就像一塊錢硬幣那么大一點兒,輕飄飄的就6塊多錢。放到嘴里,我細細品味那股香甜,心里叮囑自己:這可是女兒的一片心意,情意無價啊。
我問女兒:“你今天花了多少錢?”“五十多塊吧。媽媽,花自己掙的錢很舒服的,不過放心我也不會亂花的。”我開玩笑說:“嗯,你不花我的錢我也很舒服的。”
女兒開始享受用自己掙的錢帶來的消費快樂了。
以我的標準,“會花”她好像還達不到,頂多是“愛花”。讓她早日實現從愛花到會花的轉變是我的目標。但是,作為 、媽媽,我知道自己不能太多地指手畫腳了,該向后退一步,在安全線邊負責瞭望。盡管她買的好些東西在我的眼里或看著不那么順眼,或覺得性價比不合適,可是只要沒有超過我心里的安全線,我就都笑著接受,發(fā)表的不同意見也一定是不給女兒敗興的。
退一步說,我知道學習消費,從“愛花”到“會花”是她成長的一部分。走些彎路,付出些代價也是必然,畢竟父母不可能永遠在前面給孩子帶路。還有,我不想讓自己的局限成為女兒成長的羈絆,“青出于藍勝于藍”永遠是不可抗拒的規(guī)律。
盡管女兒開始“能掙會花”了,不過這孩子和她媽一樣沒有“錢商”,不懂得積累“原始財富”。高中最后一年,她每天上午去州立大學上課,中午坐公交車回高 中,每天要花錢買車票和午飯。我跟她說:“媽媽給你錢。”她說:“不用,媽,我自己還有200多呢。等我花完了,再向你要。”我高興地說:“女兒真懂事。”她俏皮地一擺手,親昵地說:“花誰的錢不都一樣嘛,咱倆誰跟誰呀。”
這話讓我聽了心里很溫暖,女兒懂事貼心,“錢商”低點就低點吧。
本文選自《遠方的世界》的新浪博客
新聞熱點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