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壹探|山東4大學申請要改校名,高校想改名字可不簡單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17年度申報設置列入專家考察高等學校名單,可能很多小伙伴不明白這句話是啥意思。其實細看內容就知道,這些高校需要專家考察,為改名字做準備。
據(jù)介紹,此次共有46所高校入選,其中包括新設本科學校(21所)、更名大學(16所)、獨立學院轉設為獨立設置民辦本科學校(6所)和同層次更名(3所)。從列入現(xiàn)場考察的高校名單來看,山東有4所高校進行了申請,分別是:
普通人改個名字,只需拿身份證、戶口本等必要的身份證明,到戶籍所在派出所,說明改名理由,提供相關資料,戶籍民警就可進行操作。只不過,改完名后,需要重新辦理身份證,修改之后,原來的那個名字就會成為戶籍檔案中的“曾用名”。
一般來說,符合規(guī)定的半個月左右時間就能完成改名。
但是,在教育部門經(jīng)過正規(guī)注冊的高校,要想改名字,可沒那么簡單!
根據(jù)介紹,這些學校首先要提出申請,然后教育部啟動形式審查,審查主要看是否符合“各地“十三五”高等學校設置規(guī)劃且辦學條件達到設置標準”,而后,合格者才能進入高評委專家考察和評議,專家根據(jù)相關標準評議之后,結果報經(jīng)教育部黨組審定并向社會公示無異議后,辦理批準文件。
走完這個流程需要多久呢?可能非常,非常……久。
以石家莊經(jīng)濟學院改名河北地質大學為例,資料顯示,2012年8月該校已經(jīng)接受河北省高校設置委員會專家組的考察,考察事由是更名工作,而后到了2016年3月該校才獲得了教育部的正式批準文,石家莊經(jīng)濟學院更名為河北地質大學,時間跨度達3年半。
這可不是小事!
高校對于改名,可謂情有獨鐘。
據(jù)統(tǒng)計,僅2015年,中國就有32所高校獲準改名,而在之前6年,全國共有472所高校更名,占到了總數(shù)的23%,端的是“嗚嗚泱泱”
既然高校改名程序這么繁瑣、時間如此之長,那為啥眾多大學還躍躍欲試,想要更名呢?
當然有好處。
最重要的,是學校的“升級”,改名越大越好:從XX學院,更名為XX大學,學院和大學的區(qū)別,可參考下面兩所學院(大學):
北京廣播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北京鋼鐵學院→北京科技大學。
不僅學院成了大學,而且地域上直接從京字頭,升格為國字頭,可謂高大上了很多!
當然,很多學院→大學,還出于?→本科的考慮,這點比較現(xiàn)實。
此外,有些學校改名,是想擺脫某些傳統(tǒng)行業(yè)形象,有一個時髦的校名,在校名中撇棄冷門專業(yè),往熱門詞匯“財經(jīng)”、“經(jīng)濟”、“理工”上貼。上述學校將“地質”改“經(jīng)濟”或屬于這一類型。此外,還流行將“鐵道”改“交通”、“水產”改“海洋”、“地質”改“工程”、“鋼鐵”改“科技”等。
時代在變,“時髦”也在變,于是有的學校會反復改名。
值得一提的是,高校改名,很多時候不僅關乎自身,還會影響到別人。
比如,2015瀘州醫(yī)學院要更名為四川醫(yī)科大學,沒想到受到四川大學的反對,后者給出的理由是:四川大學華西醫(yī)學中心前身為“華西醫(yī)科大學”,再往前的名字為“四川醫(yī)學院”,簡稱“川醫(yī)”(當時四川排名第一的醫(yī)學院校)。而瀘州醫(yī)學院如果改名為“四川醫(yī)科大學”,其簡稱也將是“川醫(yī)”,雖然名字一樣,但這倆“川醫(yī)”無論是歷史地位,還是國內外聲望,簡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所以這件事一直鬧到教育部,最后以瀘州醫(yī)學院更名西南醫(yī)科大學才算告一段落。
中國人常說,名不正則言不順,又說“坐不更名,站不改姓”,高校要改名字,其實有變動的不止是“名”,更有后面的“實”和“利”,基于此,國內高校改名,著實的不簡單。
且看這次哪些高校能通過教育部的批準吧。
(文/圖科西嘉,參考知乎、中青報等,在此表示感謝)
|
新聞熱點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