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196國齊聚德國共商應對氣候變化,各國小心不提特朗普
當?shù)貢r間11月6日,全球196個國家的代表齊聚德國波恩,參加一年一度的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開幕式上會議“大佬”逐個發(fā)言——包括聯(lián)合國氣候署“一姐”、本屆大會主席斐濟總理、德國環(huán)境部長、波恩市長等等,不過人人都小心地沒有提到美國,或“那個不能提名字的人”——特朗普。
很多代表仍對去年馬拉喀什大會的陰影心有余悸。2015年196個國家好不容易達成《巴黎協(xié)定》,去年大會本來想著好好商量怎么實施,結果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tǒng)的消息傳來,多年徹夜談判的心血眼看就要付諸流水,有美國代表團成員當場灑淚。
果不其然,今年6月,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協(xié)定》,給全球減排澆了一盤當頭冷水。
今年的波恩大會,是美國退出《巴黎協(xié)定》后的第一次締約方大會。多位專家指出,美國正式退出《巴黎協(xié)定》要到2020年,在此之前只要美國不退出《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它仍可以對落實《巴黎協(xié)定》至關重要的“未決事宜”指手畫腳,阻礙進程。
NGO的自由女神像,這次是為了諷刺美國
早在會議開幕前的周末,會場外就被上百NGO志愿者占滿了。人們呼喊口號,舉著氣球、橫幅,呼吁減排。有志愿者設置了一座三米高的自由女神像,女神手持的冊子上被反諷地寫上“污染的自由”,諷刺美國退出《巴黎協(xié)定》。
圖片:NGO志愿者在會場外設置自由女神像,女神手持的冊子上被反諷地寫上“污染的自由”(Freedom to Pollute)。孫瑩攝。
日前,在環(huán)境公益機構“創(chuàng)綠研究院”舉辦關于氣候談判的工作坊上,國家發(fā)改委氣候戰(zhàn)略中心助理研究員傅莎稱,特朗普退出《巴黎協(xié)定》后,美國2030年的排放將有可能達57.9億噸CO2e,僅相當于在2005年的水平上下降12.1%;因此造成的減排缺口若由歐盟承擔,則歐盟2030年需從原來減排40%的目標上升到70%左右。
另外,美國退出《巴黎協(xié)定》后,全球綠色氣候基金將至少被拖欠20億美元,剔除匯率影響后,占拖欠資金的81%。此缺口若由日本和歐盟國家分擔,則每個國家的捐資額需增加40%左右。
美國倒退,全世界開始觀望:中國是否會擔起全球氣候行動“領導者”的責任?特朗普訪華在即,中美關系又會有怎樣的變化?
“中美關系仍是中國外交的大局,以往氣候變化是中美關系的亮點,現(xiàn)在亮點不再,但也沒有必要由此轉(zhuǎn)變?yōu)?lsquo;灰點’、甚至是兩國的‘摩擦點’,”傅莎說。
她認為,中國應該趨利避害,分化利用各方關系,順勢而為;避免炒作“領導力”:“一國領導力不是自封的,而是水到渠成的,我們既不該盲目樂觀也不該妄自菲薄。中國要充分評估發(fā)展中大國、負責任大國的戰(zhàn)略定位,對能否以及是否有能力‘接盤’美國領導力要有清醒認識。不要過早把話說得太滿,應該留有余地。”
德國:再投5000萬歐元
今年的大會主席是小島國斐濟。但由于斐濟國內(nèi)承辦能力有限,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署所在地——德國波恩成為此次會議舉辦地。
德國聯(lián)邦環(huán)境部長芭芭拉·亨德里克斯女士在開幕式上稱,自己就在波恩上的大學,可以代表波恩人民歡迎來自全世界的近兩萬參會者。“在巴黎,我們曾攜手并進。如今我們更要團結。”
今年主辦方特地設置了兩個會議中心,分別命名為“布拉園區(qū)”和“波恩園區(qū)”。前者是談判主要進行地,“布拉”(Bula)來自斐濟語,意為“你好”,并有祝來者健康快樂的意思。“波恩園區(qū)”則在1.4公里之外,主要舉辦邊會和展覽。
圖片:談判主要進行地“布拉園區(qū)”,位于德國波恩世界會議中心附近
“設置兩個園區(qū),相比往年可以讓更多民間組織參會,表達自己的聲音,”亨德里克斯部長說。其用意很明顯:缺少了來自頭號大國的政府支持,此次大會需竭力尋找其他“動力”。
“今天投資到減排上的每一塊錢,都將換來清潔的空氣,更健康的生活和未來。我們必須留下一個可以讓孩子健康生活的世界。”
她宣布德國將向氣候適應基金再投資5000萬歐元,會場響起長久不息的掌聲。人們太需要給自己鼓勁了。
“沒時間了”
所有發(fā)言人都提到的一點是:“沒時間了”。
“決不能走回頭路,必須全力以赴落實巴黎協(xié)定,我們沒剩下多少時間了,”德國環(huán)境部長亨德里克斯說。盡管沒有提到美國,她指出,如果放棄在巴黎的承諾,人類將再沒有回頭的機會。
“整個人類都在同一條獨木舟上,”本屆大會主席、斐濟總理姆拜尼馬拉馬說。“我們不能讓人民失望。接下來兩周會期內(nèi),我們必須竭盡全力讓巴黎協(xié)定得到落實。”
“我們從未有過這樣嚴峻的緊迫感。全球數(shù)百萬人民因極端氣候受災,但事實是:這可能只是災難的開頭,”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署“一姐”埃斯皮諾薩說,“我們真的沒有時間了,必須現(xiàn)在就付諸行動。”
世界氣象組織則在開幕當天公布報告稱,2017年是自從1850年有氣象記錄以來三個最熱年份之一,同時今年的極端天氣事件數(shù)量創(chuàng)下記錄。2017年發(fā)生了許多具有嚴重影響的天氣事件,包括災難性的颶風和洪水、危害健康的熱浪和干旱。氣候變化的長期指標,如二氧化碳濃度升高、海平面上升以及海洋酸化等仍然沒有減退。北極海冰覆蓋率仍低于平均值,而以往穩(wěn)定的南極海冰范圍已處于或接近創(chuàng)記錄的低點。
美國將會怎么玩?
美國到底會在此次會議上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各方猜測紛紛。
首先是:誰來當美國代表團團長?從2009開始任美國氣候特使的斯特恩,一直帶領美國代表團到2015年攻下《巴黎協(xié)定》后功成身退。2016年大會的美國代表團團長潘興,在馬拉喀什開會時才剛剛上任七個月,就悲催地在大會上得知自己馬上就要丟工作。最后人們終于得知,今年美國代表團團長是美國副國務卿托馬斯·香農(nóng)——59歲的資深外交家,在美國國務院負責政治事務。專家們松了口氣:如果特朗普親自任命一個否認氣候變暖的親信就麻煩了。
根據(jù)主辦方提供的數(shù)據(jù),美國代表團這次只來了48個人,還不到2015年巴黎會議的半數(shù)。
平心而論,氣氛還是有點詭異的。近年來頭一回,美國代表團沒有在大會開始前作任何發(fā)布。與往年的熱鬧完全不同,今年美國代表團的辦公室大門緊閉,僅在門口貼了一張紙條,請有問題的記者發(fā)電子郵件。
也是近年來頭一回,這次會場沒有美國館。
“我估計美國不會在這次大會上有特別大的動作,不會特別消極或者是特別制造矛盾和緊張,”綠色和平資深顧問李碩今年已是連續(xù)第七年跟蹤聯(lián)合國氣候大會,他認為今年會議更多是處理程序問題,最終產(chǎn)品還要看明年出臺的“促進性對話”,因此今年會議應該不會有特別“傷筋動骨”的決定。“除非特別情況,美國沒必要叫嚷得特別厲害。其他國家也都非常明白,盡量不要刺激美國。”
目前看來似乎確實如此。大會正式開幕前,談判各方利用周末時間開了個圓桌會議。中國外交部氣候變化談判特別代表茍海波透露,盡管美國代表團團長換人,但底下工作的談判官員大都還是老面孔,“目前我們并沒有發(fā)現(xiàn)美國代表團有什么異樣的動作。”
與美國政府的刻意低調(diào)不同,加州州長布朗和前紐約市市長布隆伯格則高調(diào)宣布參會。盡管他們無法進入國家級談判,但他們決定通過參加邊會來表示“我們美國還是有明白人的”。兩人將在會議期間宣布超過250個美國城鎮(zhèn)的減排決心。
|
新聞熱點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