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文在寅訪華,這一個細節(jié)意味深長!
作者|牛彈琴
(一)
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北京來了位特別的客人。
幾個特殊性:
第一,這是他作為鄰國領導人第一次訪華。這個近鄰,本應跟中國關系很親密,但最近兩年關系卻一團糟。這位總統(tǒng)上臺后,已經(jīng)訪問了美國、訪問了俄羅斯,卻遲遲沒能訪問中國,就說明了很多問題。
第二,他帶了該國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訪華代表團。260余家企業(yè),包括45家大企業(yè)、29家中堅企業(yè)和160余家中小企業(yè),以及40余家機構團體。此前他訪問美國,也就幾十名商界人士隨行,現(xiàn)在來華的則有數(shù)百人。
第三,在行前,他特意接受了水均益的專訪,一再贊嘆中國領導人的理念,并希望和他成為老朋友。牛彈琴注意到,他還很突出地兩次說,他和中國領導人“在治國理政上有共通之處”。
感覺特別客氣,特別謙卑,特別會套近乎,也特別希望獲得大收益。
這個特別的客人,就是韓國總統(tǒng)文在寅。
真是夠戲劇性的。
如果將時間倒推幾個月,薩德事件還如火如荼——中方在抗議,但抗議無效,薩德在繼續(xù)部署,于是,中國游客都不去韓國了,韓國企業(yè)產(chǎn)品賣不出去了,中韓關系降到了建交以來的地點。
但現(xiàn)在,文在寅竟然來了。
果然,相逢一笑泯恩仇,但有一個細節(jié),太意味深長了。下面會接著敘述。
(二)
這個世界,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愛。
但中國和韓國,本應更多的是愛。
地理相近,文化相近,交流密切,韓國找不到任何一個比中國更好的鄰國了。對韓國來說,中國至少有八個最:
最大的貿易伙伴、
最大出口市場、
最大進口來源國、
最大海外投資對象國、
最大留學生來源國、
最大留學生目的地國、
最大海外旅行目的地國、
最大的外國游客來源國。
2015年,中國九三勝利日大閱兵,樸槿惠不顧美日壓力出席,更是將中韓關系推到了歷史的高點。中國特意將樸槿惠安排在普京旁邊閱兵,也可見對這位老大姐的格外看重。
但是,國際局勢真是風云變幻。隨后,半島危機爆發(fā),接著是美韓的小動作,就在去年南海仲裁案前夕,美韓突然宣布,將在韓國部署薩德系統(tǒng)。
這個舉動,等于在背后狠插了中國一刀。
時機顯然還精心挑選,南海危機即將爆發(fā),你中國無暇他顧,嘿嘿,我們趁機把薩德送過去。
類似的一幕,發(fā)生在1999年,美國轟炸中國駐南聯(lián)盟大使館的第二天,菲律賓派一艘舊軍艦坐灘仁愛礁,這艘軍艦,現(xiàn)在還在仁愛礁上。
逼迫中國吞下苦果。
這種舉動,嚴重損害中國的國家安全,還嚴重損害中國的國家面子,不引起中國的憤怒和報復,顯然也是說不過去的。我本有心向明月,無奈明月向溝渠。
中韓關系,就此跌入冰點。可憐的樸槿惠大姐,突然間失去了中國人的好感,最終還是被韓國人投入了監(jiān)獄。
(三)
韓國提前大選,文在寅上臺,中韓關系面臨轉圜契機。
對他來說,必須改善中韓關系,否則韓國危機重重:
第一,半島局勢仍在惡化,特朗普最擅長的,就是武力威脅,但一旦真打起來,韓國毫無疑問是最大受害者。唯一與韓國立場接近的,只有中國,強調半島不許生戰(zhàn)生亂。
第二,中國畢竟是韓國最大的市場,中國人民的憤怒,讓韓國企業(yè)吃盡了苦頭。徹底倒向美國和日本,肯定不符合韓國國家利益,更對韓國經(jīng)濟是一場災難。
第三,平昌冬奧會(記住,不是昌平冬奧會)就要開了,俄羅斯已被國際奧委會掃地出門。奧運會要成功,要不虧錢,外國游客是救星。韓國迫切希望中國松口,中國游客,你們趕緊過來思密達。
于是,有了韓國承諾的“三不”:
1、不追加部署薩德;
2、不加入美國主導的地區(qū)導彈防御系統(tǒng);
3、不發(fā)展美韓日三邊軍事同盟。
當然,對中國來說,敲打敲打韓國是必要的,但將韓國推到另一邊,顯然是下下策。在特朗普第一次東亞之行的敏感時刻,迅速改善中韓關系,提醒韓國注意言行,更有著深刻的外交考量。
于是,吵到不可開交的中國和韓國,轉眼就破涕為笑了。
真是冤家啊?吹昧硪粋冤家,估計心里五味雜陳。
(四)
但韓國人也忒有心機,下面這個細節(jié),太意味深長。
12月13日,作為韓國總統(tǒng)的文在寅,第一次到訪中國,他在北京的第一場活動,是旅華韓僑懇談會。有一句話他這樣說:
今天是南京大屠殺80周年紀念日,對于中國人經(jīng)歷的這一歷史創(chuàng)傷,我們韓國人也感同身受,我及我們的國民對死難者深表哀悼,對歷經(jīng)傷痛的人們致以最誠摯的慰問。
說得確實很動情。
第二天,在與中國領導人會談時,根據(jù)新華社的報道,文在寅又這樣說:
在中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舉行國家公祭之際,謹再次向南京大屠殺遇難者表示哀悼,向中國人民表示慰問。
在對日歷史問題上,中韓確實是最親密的朋友。
但話中也有話,話外更有玄機,幾點粗淺看法吧:
1、文在寅明明知道,12月13日是中國的國家公祭日;他也明明知道,這一天中國最高領導人就在南京,但他這一天到中國,卻只在北京活動。
2、他提到南京大屠殺(這一點仍值得充分肯定),向中國表示最誠摯慰問,希望拉近與中國的距離;但同時不去南京,又何嘗不是向美國、日本表態(tài):你們放心,我不會徹底倒向中國。
3、但文在寅啊,你早不來、晚不來,偏偏12月13日來。試想一下,在以色列,如果一個外國領導人就在大屠殺紀念日來訪,卻只想待在特拉維夫,就不去出席以色列悼念儀式,猶太人會怎么想?不轟你走就不錯了!
從這點看,韓國人真是心機太重了。
假設一下,如果文在寅直接飛去南京,和中國領導人一道參加大屠殺公祭日,那將是什么效果?
當然,日本肯定會很不高興。但,毫無疑問,中國人將對文在寅刮目相看,心頭不快一掃而空,這將成為中韓關系的一個新的里程碑。
按照中國人的待客之道,文在寅你這么夠意思,只會讓你收獲更多,而不是更少。
但文在寅瞻前顧后,各種平衡。說句理解他的話,夾在大國中間,也真是難為他了;但缺乏膽略和決斷,他確實在坐失良機。
這種心機和算計,中國人以后也得好好掂量掂量!
新聞熱點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