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悲!28歲北漂投行美女訃告文再次刷屏,爬不上的高薪,停不了的過勞
“有一個老板叫大衛(wèi),下午六點出現(xiàn),眼神恰似黑背,手里端著一壺熱騰騰的咖啡,嘿嘿嘿我們要不要來開個會……求你不要說出那句話,寶貝加班吧,感覺身體被掏空,我累得像只狗。”——《感覺身體被掏空》歌詞
這唱出了當前許多上班族的心聲:過度勞累,透支健康。
央視財經(jīng)2016年曾報道,有資料顯示,巨大的工作壓力導致我國每年“過勞死”的人數(shù)達60萬人,已超越日本成為“過勞死”第一大國。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過勞死”的威脅對象已從體力勞動者轉(zhuǎn)向腦力勞動者,且呈年輕化趨勢。而這已不是哪個行業(yè)獨有的現(xiàn)象,廣告、媒體、醫(yī)療以及金融等行業(yè)都沒有幸免。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而如今又到了Q4,各位金融民工開始搬磚拼業(yè)績等年終獎的時候,一位28歲北漂投行女的訃告文又在刷屏。
每次這種文章出來,朋友圈里一幫金融民工嗷嗷喊著要珍惜生命和健康,早點下班。但是下次遇到這幫人,主題還是加班和加薪。
最多也就是當天聽到“XX金融員工因過度操勞不幸去世”的消息的時候,當天8點前下班,正好和9點入睡的兒子打個照面,享受下兒子叫“叔叔”的生活。第二天就扔到了腦后,加班到凌晨回家。
什么時候,職場人心中的跳板、實現(xiàn)自我的地方,不知不覺成了埋葬理想、甚至埋葬自身的地方?
拿命換錢的年輕人太多了……
努力≠拼命,如果所有人都默默忍受,當所有人都埋頭加班,這樣的生病、猝死事件恐怕只會越來越多。
有的時候也會對于這樣忙碌的人生表示懷疑:工作的意義是什么?做一顆資本洪流裹挾中的螺絲釘?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金融圈可能是一眾莘莘學子最期待進入的一個圈子。打交道的都是企業(yè)高層,經(jīng)手的都是幾千萬上億的大生意,只有最聰明和最有野心的一群人可以在搏殺中進入金字塔的頂端。
比如說投行。想進投行,至少必須是碩士學歷,清華、北大、人大這類國內(nèi)一流名校進去都是最普通的。如果沒有背景和人脈,那基本上都是要從實習干起。
而且,也不止是投行,金融圈里干得好的,走上人生巔峰,迎娶白富美也不是不可能。比如中信資管的聶磊,人大01國經(jīng)貿(mào)專業(yè)畢業(yè)的大帥哥。
還有,比如在摩根斯丹利工作過的劉海峰,現(xiàn)在在做私募,迎娶的就是“萬人迷”陳好。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不過,這個世界是公平的。跟金融圈高薪和光鮮的外表所并存的,還有行業(yè)人員幾乎普遍存在的亞健康和失眠,過勞,壓力大,甚至是抑郁癥。
國信證券曾經(jīng)的明星保代郭熙敏,在周六周日連續(xù)兩天加班后,突發(fā)心肌梗塞,年僅33歲猝死,留下了才出生一年的幼子和悲痛的親人。
26歲年輕醫(yī)生加班后猝死,兩個月前他曾寫下:下班啦,還活著真好……
年僅27歲設計師猝死,加班做圖到凌晨,太可惜了。
《親歷投行》的作者班妮,就曾經(jīng)寫過連續(xù)72小時不合眼加班,8天路演,飛行12000英里,穿越7個國家8個時區(qū),華爾街精英的受虐程度都超越常人。
都知道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是生命中一切得到的最前面的那個1,如果沒有1,后面無論有多少0都是枉然。在“財富”和“健康”中,金融民工如何平衡“魚”和“熊掌”?是每個身在其中的人都該認真思考的問題。
停不下的過勞,和爬不上的高薪
有個好基友,在一家投行待了5年后離開了,作為一個職場媽媽,越往上升,壓力越大,平衡工作和生活幾乎成為哥德巴赫的猜想,可能存在,但是無法證明。
據(jù)她所說,一年平均下來一周差不多80個小時,但是需要的時候,連軸轉(zhuǎn)三天也是很常見的事,待在這行,只能堅持熬。有次看見劉濤說和她老公一年加在一起呆了15天,她說想了想,自己的生活都快趕上明星了。
更多時候,金融民工往往要到了已經(jīng)病了,才發(fā)覺健康的可貴。在知乎上有人分享了他們身邊的故事。
在那篇刷屏的訃告文中有一句話,“不要用自己的生命,去點亮他人罩在你頭上的光環(huán)”。
即使是以高薪著稱的券商,年薪百萬,也只是當了投行董事總經(jīng)理之后的薪水,從助理到分析師大概要三年。普通剛?cè)胄械娜耍蟾乓簿驮?5-40萬之間,在國內(nèi)算不錯,但薪水波動幅度很大。而分析師的收入基本上是要靠拼命干活兒賺出來的,做調(diào)研、準備材料、改PPT、寫Memo、打文件、做pitchbook。
努力工作≠ 拼命
對于職場人來說,就業(yè)、升職、加薪、買房、戶口、結(jié)婚、子女教育.......一年365天,幾乎天天都在焦慮。
尤其是這個互聯(lián)網(wǎng)高速發(fā)展,智能領(lǐng)域不斷進步的時代,很多傳統(tǒng)工作不斷被人工智能所代替,機器人做賬、機器人寫稿、機器人物流、機器人送餐.......
為了生活,為了工作,為了將來,我們焦慮將會被這個殘酷的社會拋棄。
閨蜜發(fā)來了一篇《女人不努力工作,將來可是要結(jié)婚的》的文章,老板又分享了一篇《你現(xiàn)在不拼命工作,將來被淘汰的就是你》,說年輕人要好好工作,好好努力,否則以后就失業(yè)了。
所有人都告訴我要努力,似乎,全世界都在努力工作,全世界都比你努力。
于是,為了活得更好,你只能更加努力,甚至是拼命。
于是,在他們身體最好的年齡里,他們肆意的揮霍,肆意的透支。
不要輕易說拼命,拼著拼著,命可能真會沒了。
人的一生, 有太多事都是做不完的,有太多的夢想,都是不能實現(xiàn)的。如果你因為拼命而猝死,不幸離開了人世,你之前所有的努力,都是浮云,都是水中月鏡中花。
等你離開了,最受傷的還是你的家人,愛你的人。
你為之而拼命的工作,老板在嘆息幾秒之后,立馬找了新的員工來接替,你為之而拼命的夢想,終將一場空;你為之而拼命的家庭,將會迎來巨大的痛苦,甚至陷入絕境。
拿唯一的生命去拼搏,真的值得嗎?
生命有限,不要浪費
高強度的工作,出差,帶來的是否真的是你想要的生活?
那位28歲北漂的投行姑娘,生前也曾轉(zhuǎn)發(fā)感嘆普華永道女碩士過勞離去的新聞,感悟和健康比起來,神馬都是浮云。
但很可惜,知易行難。
猝死有沒有辦法預測?
所謂猝死,WHO的定義是:平素身體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時間內(nèi),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為猝死。
關(guān)鍵詞:平素身體健康/貌似健康、短時間。這就說明了為什么猝死如此難以防范。
知乎用戶@小樂樂(臨床醫(yī)學博士,公眾號:旦旦醫(yī)學)總結(jié),在猝死的所有病因當中,心臟疾病占了80-90%,尤其是冠心病和各自未知的心律失常。所以,如果猝死有先兆,可能會出現(xiàn)胸悶、心慌、氣促,甚至暈厥等,有些人會表現(xiàn)為上腹部疼痛,類似胃痛。
不過這些癥狀不太有指向性,我們很多人都有過,但如果你這段時間處在極度疲勞、壓力山大的狀態(tài),又恰好出現(xiàn)這些癥狀,就要尤其小心了!
但不幸的是,更多時候,猝死沒有明顯預兆,很多人根本來不及呼救就倒下了。
所以結(jié)論還是——
少抽煙少喝酒,累了就歇歇吧,單位少你一個照樣轉(zhuǎn),你的家人不能失去你。
文章來源:21早新聞(ID:News-21)綜合老虎財富(laohucaifu)、資本車、金融街偵探(ID:jrjzt999)、曲一刀(ID:qingsong_163)、人民日報、央視新聞
|
新聞熱點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