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的八年任期走向落幕,他所面對的未能阻止敘利亞問題的批評也日益尖銳——許多人將其稱之為“最嚴重的錯誤”,但其實這些批評者們吹噓的替代方案,也存在著同樣嚴峻的問題。
奧巴馬失誤的根源
奧巴馬的批評者譴責他未能在沖突爆發(fā)初期實施有力的軍事干預,去顛覆敘利亞總統(tǒng)巴沙爾·阿薩德,而當時美國本可支持更多溫和派勢力去介入沖突。批評者堅稱,奧巴馬最起碼應該維護自己劃定的所謂“紅線”的強制力,比如在敘利亞內(nèi)戰(zhàn)使用化學武器的時候。
奧巴馬政府在敘利亞問題上的失誤導致了IS的崛起,也使得演變至今的敘利亞亂局難以收拾。批評者認為由于未能及早果斷介入,奧巴馬逃避了聯(lián)合國賦予他的“保護平民免遭戰(zhàn)爭罪行侵害的責任”;他還為支持阿薩德政權的外部力量——尤其是派出地面作戰(zhàn)訓練人員和軍機來為阿薩德助戰(zhàn)的俄羅斯 ——留出了干預沖突的空間。
這一批評并未說到重點。雖然奧巴馬的敘利亞政策確實存在失誤——并因此導致危機逐漸失控,但這一失誤的源頭則是越來越多地被自由主義和新保守主義學者證明在多個事件(包括在伊拉克和利比亞)中存在破壞性的干預主義。
而政治家和公眾應該提倡的則是一個更加一體化的外交政策。在杠桿和邏輯相結合的情況下,這樣的手段能推動短期和長期目標,并根據(jù)對美國(更包含世界其它地區(qū))的利益對其做出甄選和優(yōu)先排布。
錯誤的判斷催生了IS
在敘利亞,這一手段的核心內(nèi)容就是與阿薩德建立接觸和互動。最初斷絕一切關系并要求阿薩德下臺,其實體現(xiàn)了分析的失誤,而奧巴馬政府則始終無法擺脫這一失誤的影響。
2011年時奧巴馬政府認定與突尼斯和埃及相近的敘利亞“阿拉伯之春”運動——被外界普遍視為擁有廣泛群眾基礎的民主運動——將推翻阿薩德政權。即便當該政權在哈馬、霍姆斯以及最具戲劇性的阿勒頗等地發(fā)動殘擊之時,美國官員似乎依然確信阿薩德的崩盤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人們認定阿薩德已經(jīng)走投無路,只不過是在滾滾前行歷史的洪流中垂死掙扎。
在這一判斷之下,美國和其他國家試圖孤立阿薩德政權。各國協(xié)助整合反抗勢力,經(jīng)常對其大手筆地給予支持,還呼吁建立一個臨時政府并舉行民主選舉。
但這一判斷是有誤的。沒有正確的分析就不會有正確的政策,而這套政策也是如此。
奧巴馬政府對敘利亞危機的判斷缺陷很快就凸顯了出來。其中最明顯的莫過于在外國勢力支持下的遜尼派激進分子迅速主導了這場“群眾民主運動”。因此衍生出的政治實體——所謂“伊斯蘭國”這個極端組織——并不是為了顛覆一個殘酷的獨裁者,而是為了壓制“異教徒”和“叛教者”并建立一個所謂“伊斯蘭哈里發(fā)國”。
另一個致命失誤:無視俄羅斯
當然,許多局外人都聲稱這種激進化轉(zhuǎn)變并不是不可避免的,只是因為美國這樣的外部力量沒能更早更有力地介入而已。但研究表明,這一轉(zhuǎn)變其實在很早期就發(fā)生了。事實上,“反阿薩德運動”可能根本就跟其國際支持者聲稱的那種開明民主聯(lián)盟無關,至少不完全相關。
除了誤讀反對派之外,奧巴馬政府在敘利亞還犯了另一個致命失誤:未能考慮其他大國的利益。尤其是俄羅斯在敘利亞擁有相當重大的戰(zhàn)略利益,也極端憂慮該國會被“圣戰(zhàn)者”(其中許多派別都涉及來自車臣的極端分子)所把持。
美國無視了這一切,似乎對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政府官員的任何游說都漠不關心。相反,美國官員經(jīng)常向自己的俄羅斯同僚宣講阿薩德政權的問題。在他們看來,俄羅斯只需要站到“歷史的正確面”就行了。
失去的機會:談判與和平方案
但推翻一個主權國家政府,真的就能讓美國或俄羅斯站在“歷史的正確一面”?別的不說,敘利亞還是聯(lián)合國成員國。另外值得我們銘記的是,從前那些強行實現(xiàn)政權更迭的嘗試(比如利比亞),最終又落得何種結果?
然而在美國及其他國家(顯然都遠離敘利亞前線),那些象牙塔里的學者們依然圍繞著丟失軍事干預和保護平民的契機而喋喋不休。卻似乎很少有人愿意去思考:真正失去的機會在于未能盡早啟動談判并制定一個可行的,促進和平的安置方案。這也許單純是為了政治自保:在美國——在其他國家可能沒那么嚴重——改變主意會被譏諷為墻頭草,甚至被視為比堅持一項失敗政策更糟糕的選擇。
美俄能否聯(lián)手結束敘利亞亂局?
盡管如此,似乎目前有一些更有前景的調(diào)整正在制定出來。如今IS節(jié)節(jié)敗退,美國和俄羅斯已經(jīng)開始深入討論更大范圍的軍事合作。人們希望這種合作能進一步延伸,涵蓋未來如何治理這個成分復雜且飽受摧殘的敘利亞社會。
當然在這個時間點上,也難以預測敘利亞危機最終將催生一個什么樣的結果:一個新的遜尼派國家?還是數(shù)個新國家?甚至重繪中東地圖都有可能?梢钥隙ǖ氖,這一結果將對敘利亞各鄰國乃至更廣泛的國際社會產(chǎn)生重大影響。任何試圖結束這場“屠殺”并為實現(xiàn)長期和平創(chuàng)造條件的努力,都必須與它們的利益以及敘利亞人民的利益結合一致。
克里斯托弗·R·希爾,前美國東亞事務助理國務卿,現(xiàn)任丹佛大學科貝爾國際研究學院校長,著有《瞭望哨:身處美國外交前線的生活》一書。
Copyright: Project Syndicate, 2016.
www.project-syndicate.org
新聞熱點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