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生 劉浩凱
紅外感應不靈,要么不出水,要么亂出水;沖水設備沖水過猛過大,難免濕鞋……在公廁,很多人都曾遭遇過諸如此類的尷尬。連日來,記者走訪了本市多個公共場所公廁,發(fā)現沖水設備的問題很普遍。
感應不準 如廁完畢先躲避
市民張先生在一家私企上班,他對單位里的感應式沖水小便池有著嚴重的心理陰影。幾乎每次上完廁所,他第一個動作是先躲!皼]辦法,沖水的感應器反應過快,好幾次都有水花濺到身上!彼懿焕斫膺@種不人性的感應設計,“為什么不能等人離開后再沖水?”
采訪中,記者發(fā)現,像張先生一樣對感應沖水裝置心生恐懼的人并不在少數。地鐵4號線西直門站的男廁里,盡管保潔許師傅打掃得很勤,可小便池前仍舊常常留有很多尿漬。對于這一現象,許師傅稱,面對感應沖水裝置,很多人都不愿意往前一小步,這就導致了小便池前衛(wèi)生壓力很大,每回清潔使用的墩布,反復洗幾次后,異味還是非常大。
這種亂感應問題并不是男士小便池的“專利”,在一些公廁蹲便器里也時有發(fā)生。
水量過大 沖水瞬間屢中招
采訪中,記者發(fā)現一般公共廁所的蹲坑,便池都比較淺,且主要是自動感應沖水裝置和腳踏式沖水開關,也恰恰是這類蹲坑,特別容易令人在沖水時中招。
學院派大廈一樓的公共廁所衛(wèi)生條件非常差,更為“極品”的是這里的便池——踩踏沖水時,出水量很大,可以說是一腳下去,臟水直接沖向腳面不說,還弄濕了周圍的地板。如此,便池四周布滿了泥腳印。
同樣的情況也發(fā)生在陶然亭公園的公廁里。同樣是踩踏式沖水的蹲式便池,由于沖水瞬間的水量很大,水花四濺,常有不熟悉狀況的游人尷尬中招,有的人一出廁所便趕忙掏出紙巾彎腰擦鞋。
“便池沖水量大,是為了能沖得更干凈?伤窟^大不僅浪費水,還會給使用者帶來尷尬,這就讓人不能理解了!”一位市民質疑道。
沖水故障 污物殘留背黑鍋
公廁沖水設備水流過大會殃及到使用者,可水流過小或出現故障,同樣也會讓人陷入萬分尷尬的境地。
在金源燕莎購物中心里,王女士就曾遇到一次如廁的堵心事。她上完廁所,一踩沖水踏板,才發(fā)現便池里的水流小到幾乎沒有,根本沖不下去污物,反復試了幾次無果后,她只得硬著頭皮走出去,沒想到排在門口的一位女士剛一進去就轉身沖她嚷嚷:“你這人怎么不沖水,真沒素質!”“當時那一瞬間,就感覺所有排隊的人都盯著我的臉看,各種鄙夷!蓖跖坎唤欀碱^,“雖然過后也解釋了是沖水故障,但心里仍舊很不舒服!
記者在走訪多家公廁時發(fā)現類似流水小的問題的確不少。其中有的是感應設備故障,人們使用完,感應裝置壓根兒不沖水,結果廁所里異味非常大。
專家釋疑:
主因在于便器、閥門不匹配
中國建筑衛(wèi)生陶瓷協(xié)會專職駐會副會長夏高生坦言,蹲便器沖洗效果不佳這類現象在我國很多地方都較為普遍,尤其是高鐵、機場等重要公共場所。
那公廁沖水設備有沒有統(tǒng)一的國家標準?記者查詢發(fā)現,將于今年10月1日正式實施的《衛(wèi)生陶瓷》(GB6952—2015)已對蹲便器的沖洗功能做了如下規(guī)定:在洗凈功能方面要求,經過規(guī)定的墨線試驗后,每次沖洗后累積殘留墨線的總長度不大于50毫米,且每一段殘留墨線長度不大于13毫米;在防濺污性方面,要求按規(guī)定進行的相關試驗中,不得有水濺到模板上。
不過,國家節(jié)水器具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副主任趙鋼認為最關鍵的原因是“配套性不一致”。目前只有少數大品牌企業(yè)同時生產便器和沖洗閥,在內部對配套進行了大量的試驗,形成了固定的配套性,而大部分企業(yè)或只生產便器,或只生產沖洗閥,之間沒有互相配套的意識,設計、研發(fā)各管各的,隨便采購安裝,造成了如今使用不便利的局面。夏高生也指出,目前公共場所用的便器本身是合格的,但是產品沒有跟水壓、污物處理系統(tǒng)、安裝規(guī)范等連在一起“打包”設計,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
而對于屢出問題的感應式沖洗閥,趙鋼建議生產企業(yè)應多調研公共場合使用者如廁習慣,以便設置更加合理的沖洗時間和方式,如可設置成二段式沖洗方式,即剛如廁時預沖洗一次,如廁結束后再沖洗一次,或者設置成定時沖洗。
新聞熱點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