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詩歌需要食指 也離不開余秀華
詩歌向來是海納百川、兼容并包的,而中國文化也有這樣的特點。中國詩歌需要食指們的偉大情操,也離不開余秀華們的天才筆觸。
-----------------------------------------------
詩人食指,是朦朧詩派的“開山鼻祖”,其代表作《相信未來》《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詩人余秀華,雖因腦癱行動不便,卻憑借創(chuàng)作才華一鳴驚人,她的《月光落在左手上》銷量突破10萬冊,成為近年來中國銷量排在前列的詩集。
兩位詩人都是中國詩壇上的優(yōu)秀代表,但兩人之間卻一直沒有什么交集。然而,最近食指對余秀華公開發(fā)表的一番批評,卻讓這兩位沒有交集的詩人一同成為了輿論的焦點。
1月13日,一段食指在新書發(fā)布會上的發(fā)言視頻被曝光。在這段視頻里,食指將批評的矛頭直指余秀華,稱她的理想生活就是喝喝咖啡、看看書、聊聊天,對人類的命運、祖國的未來、農(nóng)民生活的痛苦等宏大命題視而不見。他還說,評論界捧紅余秀華是“不對歷史負責”的表現(xiàn)。言辭極其激烈。
視頻曝光后不久,余秀華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對這些批評進行了回應(yīng),她表示自己從來不覺得農(nóng)民生活痛苦,并反問道:“人們向往田園生活,憑什么又鄙薄它?”
如何看待食指對余秀華的批評?對于關(guān)心詩歌與藝術(shù)的人來說,這個問題并不輕松。關(guān)心人類的命運、祖國的未來、底層的苦難,確實是詩人的使命之一。在這層意義上,食指的觀點是有道理的,我們也需要食指這樣的詩人。
然而,食指以這些宏大的主題來指責余秀華,卻未必有道理。對余秀華及其作品的評論,不應(yīng)脫離她的個人生活背景。她自小因腦癱而飽嘗生活苦難,向往自由的靈魂又與不自由的婚姻發(fā)生激烈的碰撞,她的前半生一直是在與坎坷命運的抗爭中度過的。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余秀華能寫出那些打動人心的作品,憑借的正是她對生活美好一面的敏銳感觸,以及強烈的個人特質(zhì)。指責余秀華“不關(guān)心宏大命題”,是有些脫離實際的苛責。
余秀華曾在《我愛你》中寫道:“巴巴地活著,每天打水,煮飯,按時吃藥。陽光好的時候就把自己放進去,像放一塊陳皮。”能夠從這種單調(diào)乃至苦澀的生活中尋覓到詩意,足夠體現(xiàn)余秀華的才能。在這種情況下,余秀華必然會對個人的生活體驗更為敏感,“人類的命運、祖國的未來”并非她的側(cè)重也情有可原。在文學批評中,同情與理解至關(guān)重要,食指對余秀華的批評之所以遭人詬病,就是因為缺乏對余秀華的同情與理解。
然而,這并不意味著食指說的就都是錯的。在風云激蕩的年代橫空出世的食指,是一位擁有大情懷、大氣魄的詩人,他將“人類的命運”等宏大敘事視為詩人的天職,是相當值得贊許的。理想主義本來就是大多數(shù)詩人的天性。食指提出這樣的批評,本意未必是想針對余秀華,而更有可能是想表達對詩壇功利化、世俗化現(xiàn)象的不滿。
面對這場爭論,我們沒必要選邊站隊,互噴口水。多元化的文化價值,才是中國詩壇真正需要的東西。詩歌向來是海納百川、兼容并包的,而中國文化也有這樣的特點。中國詩歌需要食指們的偉大情操,也離不開余秀華們的天才筆觸。
食指為農(nóng)民生活而擔憂,余秀華卻在回應(yīng)中認為農(nóng)民的生活并不痛苦,說明食指未必理解余秀華的內(nèi)心世界。而余秀華也坦承,她沒有讀過食指的詩,更談不上了解。詩歌創(chuàng)作也好、文化發(fā)展也罷,都離不開溝通與交流。積極對話、取長補短,不僅是兩位詩人,也應(yīng)該是整個中國文化界所堅持的原則。
新聞熱點
新聞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