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爽夜夜爽一区二区_亚洲一级淫片免费在线观看_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欧美亚洲_人妻丰满熟妇无码区免费看

首頁 > 文化 > 人文天地 > 正文

面對父母微信狂轟濫炸,你是冷漠男還是媽寶男?

文章來源:騰訊文化
字體:
發(fā)布時間:2018-04-02 09:50:51

[摘要]生兒子的父母,在兒子長到17歲至30歲期間,幸福感明顯比生女兒的父母要低,既因為男孩長大后不像女孩那樣貼心,也因為進入婚姻的小倆口跟女方父母在一起的時間明顯比男方長。

某調查顯示:生兒子的父母,在兒子長到17歲至30歲期間,幸福感明顯比生女兒的父母要低,既因為男孩長大后不像女孩那樣貼心,也因為進入婚姻的小倆口跟女方父母在一起的時間明顯比男方長。

面對父母微信狂轟濫炸,你是冷漠男還是媽寶男?

(視覺中國/圖)

不久前,幾張微信聊天截圖在社交網絡上走紅。

這是一個兒子和母親的聊天記錄。在微信搜索框里輸入了兒子的名字,彈出無數(shù)媽媽發(fā)來的信息:兒子起床沒/上班沒/吃晚飯沒/在干嘛/在忙嗎/在哪兒....

這些聊天記錄中,母親發(fā)了好幾條,兒子才回復一條:“好”“沒有”“知道了”。更扎心地是,兒子聊天頁面上的“媽媽”,后面有免打擾的圖標,也就是說,兒子把媽媽的微信聲音給屏蔽了。

不少男同胞表示,他們和自己母親的聊天也是這一畫風,難怪社交網絡上一直有這么一個說法,女兒還窩心點,生兒子的下場是,媽媽老了連聊天的伴兒都沒有。

但也有網友表示,他們理解父母的愛,卻也想要有自己的獨立空間和生活。而隨著微信時代的到來,二者之間的矛盾愈發(fā)突出。面對父母微信的狂轟濫炸,他們到底是回不回,聊不聊呢?該怎么回,又該怎么聊?

面對父母微信狂轟濫炸,你是冷漠男還是媽寶男?

如今,虛擬社交的方便、即時、快捷,逐漸取代了現(xiàn)實生活中的社交。(新華社/法新/圖)

父母的愛如潮水,也是“負擔”

我們身邊的很多父母,愛子女到為子女而活的地步。從懷胎十月到呱呱墜地,從牙牙學語到蹣跚學步,從上學、擇業(yè)到結婚、生兒育女,他們在孩子身上投注了大部分的時間、精力和心血……總之,就是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人生的唯一重心就是子女。

這種奉獻出自己全部的愛,自然是令人感動,我們的文化中也始終在歌頌這樣的愛。但也不會諱言,這樣的愛建立的前提是,父母沒有精神獨立,他們沒有自己的生活。他們只為子女而活,一切都奉獻給了孩子。父母也將自己全部的熱情、希望和喜悅,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他們關心孩子的一切,擔心著孩子的一切,也參與決定了孩子的一切。

當一個孩子長大成人,具備獨立的思想,并擁有自己的生活后,他們漸漸不再需要父母全方位的愛了;雖然父母的世界只有他們,但他們的世界中,父母只是一部分。這時,父母無孔不入的關心反倒成了他們的負擔。父母將全部的精力投注在他們身上,也意味著他們必須花費大量的精力來回應父母的關注,許多人漸漸感到不堪其擾。

網絡上有太多類似的父母和子女聊天記錄截圖,呈現(xiàn)出的局面常常是這樣:父母一天要給子女發(fā)多條微信,從早安開始,關心飲食起居,關心工作情況,關心回家了沒有;子女若沒有及時回復,父母就會有種種追問,種種擔心;子女若始終沒有回應,電話很可能就追過來了;電話肯定得接,否則之后肯定又有無數(shù)個電話……

父母關愛子女的心情可以理解,回復一條微信的確也不需要多少時間,可問題是,很多時候我們一天很忙,的確沒有辦法隨時回應父母的種種關切,并且父母的問題常常是連環(huán)式的,她問吃了沒,你說吃了,接著她肯定問吃什么,是不是叫的外賣,等等。在一個節(jié)奏如此快、信息嚴重過剩的時代,許多年輕人是有微信新消息恐懼癥,一看到無數(shù)的待回復消息就覺得亞歷山大;這時父母再來個連珠炮式的發(fā)問,他們不免感到疲憊。

父母有父母的需求,子女們也有自己的生活。這一矛盾到底該怎么處理?

面對父母微信狂轟濫炸,你是冷漠男還是媽寶男?

“冷漠男”還是“媽寶男”

從網絡上的留言可以看出,許多年輕人,尤其是男孩子,選擇成為“冷漠男”。首先把父母的微信設置為消息免打擾,即便父母一天發(fā)十條消息,他們也聽不到提示音,眼不見心不急。等到得空的時候,才打開消息框看一下,再一并回復父母的所有提問,最后補充一句,很忙,在忙,不要擔心。有的更夸張了,干脆不回,或者隔了好幾天才回復一次。

“冷漠”的好處是,最大限度地保障了自己獨立的生活,避免了父母過多的擔心和干涉,當父母的愛得不到熱切的回應時,他們慢慢地也就冷淡。這樣的做法很理性,不過也的確有冷漠之嫌。許多父母過度關心子女,因為愛,也因為情感上的寂寞,他們并不會因為子女們對他們的冷漠,就一下看開人生,像老外一樣老了就開始環(huán)游世界享受人生。子女的冷漠,加劇的是他們情感上的寂寞和孤獨,也極可能讓他們感到難過傷心。

這個時候,“生兒子不幸福,老了連聊天的伴兒都沒有”的調侃,倒成了一種事實。在一項名為《新經濟時期的子女性別和父母幸福感》的課題研究中,調查結果也證實了這一點。研究在采集了國內72個地級市4309個家庭的樣本之后,發(fā)現(xiàn)“生兒子的父母,在兒子長到17歲至30歲期間,幸福感明顯比生女兒的父母要低”,既因為男孩長大后不像女孩那樣貼心,也因為進入婚姻的小倆口跟女方父母在一起的時間明顯比男方長。

不過也有極少數(shù)的人,依舊跟父母無話不談。無論什么時候父母發(fā)來微信,他們都會第一時間回復;無論父母問什么,也都有問必答;每天午休或者晚上洗澡,還總擔心錯過了父母的微信,讓父母擔心……這樣的男孩當然是非常孝順貼心了,不過也有人擔憂,他們會不會是傳說中的“媽寶男”?

“媽寶男”指涉的是這樣一群人:一把歲數(shù)了還是媽媽的好寶寶,什么都聽媽媽的,什么都以媽媽是對的,什么都以媽媽為中心,就像媽媽手中的提線木偶。每個媽寶男背后,都有一個控制欲很強的母親,她們?yōu)樽优冻鲆磺,操心著子女的一切,也控制著子女的一切,即便子女成人了,也依舊習慣窩在她們的羽翼下,沒有辦法獨立。當子女長大后,父母仍舊不愿意放手、不舍得放手、不懂得放手,子女如果也聽之任之,甚至習以為常,那么他是否有能力成立新的家庭,開始新的人生,則很令人懷疑了。

父母在微信上對子女“狂轟濫炸”,其實是我們這個時代一個非常普遍的現(xiàn)象,也是一個值得認真討論的問題。很多年輕人感到困擾,其背后折射的是兩代人之間不同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的矛盾與沖突。父母依舊是傳統(tǒng)的父母,但子女已經是新時代獨立自主的個體了;子女們既不想冷落父母,想給父母更多的關心,又不希望自己的生活空間被過多的干涉,成為父母的提線木偶?呻y就難在,這個度該如何把握,該如何在滿足父母情感需求的同時,又能確保自己最大限度的生活空間。

無論如何,子女們應該做更多的努力來調試這一沖突,畢竟父母已經為我們努力了那么多年了。無論是冷漠男還是媽寶男,顯然不是最理想的選擇。是否可以在二者之間尋求一個平衡?比如跟父母約法三章,每天只發(fā)一條信息報平安即可,每周給父母打一次電話聊近況,其余時間讓自己好好忙工作或其他?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網的觀點和立場。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文章所有內容并不反映任何萊蕪信息港的意見與觀點。
發(fā)表評論 共有條評論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匿名發(fā)表
首頁推薦
熱門圖片

新聞熱點

2016-07-19 13:02:28
2016-07-23 09:38:13

新聞爆料

圖片精選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