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蘿蕤(1912-1998)是著名翻譯家,先后任燕京大學、北京大學的英文教授。1937年的夏天,25歲的趙蘿蕤就成功翻譯出版了現(xiàn)代派詩人愛略特的代表詩作《荒原》,成為把《荒原》介紹到中國的第一人。
不久,盧溝橋事變爆發(fā),北平再也容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這年8月,趙蘿蕤與丈夫陳夢家偕母、弟南下避難家鄉(xiāng)——浙江省德清縣新市鎮(zhèn)。她的《浙江故里行》一文詳細記述了這次避難經歷。她這次退歸故里的感覺,像一個失敗的英雄,內心充滿了悲慨的情緒。當時的新市,還沒有戰(zhàn)爭的硝煙,生活相對平靜。這里是水鄉(xiāng),物價低廉,物產豐盛,他們吃新鮮的魚蝦、菱角、芋艿,嘗豆腐衣、烘青豆、扁筍湯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鄉(xiāng)下避亂實在無事,她除了督促弟弟讀書,自然逛遍了這個有“小上海”之稱的江南古鎮(zhèn),甚至坐船到周邊的菱湖、善璉、塘棲、德清市鎮(zhèn),以至這些地名“像那個久已離別的曾親近過的羅襪繡襦一樣”讓人親近,芳澤尚余。每天傍晚,他們在市梢石板橋頭納涼,看黃橙的月亮從桑樹頭上出來,看遠遠一條矮矮的山緣漸漸地暗去,但月色留下了一片靈智的光明。新市小鎮(zhèn)的生活瑣細,成了趙蘿蕤情感的寄托。在新市,她和家人一住三個月。但到10月底,隱隱的炮聲爆炸聲漸漸地逼近新市,他們只得關上窗門,離開故鄉(xiāng)。
那年11月,陳夢家到長沙臨時聯(lián)合大學文學院任教,趙蘿蕤也隨丈夫上了南岳衡山。因為居所邊有幾棵
新聞熱點
新聞爆料